黃揚名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黃揚名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既然害怕的成因有可能是先天,也有可能是後天的,那人們對於老的害怕,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人們對於老的害怕可能是先天造成的嗎?雖然不太容易想像,但這確實是有可能的,有可能在我們的基因當中就寫著:要對老感到恐懼。雖然過去人們的平均餘命不長,無法親身體驗到對老的恐懼,但並不表示這樣的基因就不存在。另外,有些人莫名地對老這件事情有害怕的感受,也可能是先天的因素作祟,即便在後天經驗沒有介入的情形下,還是可能會害怕老這件事情。
要說老是後天經驗形成的,聽起來比較合理,除了自己親身的經歷感受到變老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之外,也透過觀察自己周遭的人變老後的負面影響,導致我們對於老感到害怕。
但是對於老感到害怕這件事情,究竟是因為對於年紀增長的本身感到害怕,還是對於老所帶來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改變感到害怕呢?這有可能就因人而異了,事實上人們對於一個事物的恐懼,本來就不一定是同樣的原因。例如兩個害怕蟑螂的人,一個人可能是因為蟑螂會飛所以害怕;另一個人可能是因為自己曾經不小心把蟑螂吃進嘴裡,產生了嫌惡的感受,因而對蟑螂感到害怕。
一旦過了二、三十歲的高峰,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在走下坡,但這樣親身經驗的「老」,應該不是多數人害怕老的原因。對於老的害怕,最大宗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對於老人的觀察,特別是自己周遭比較親近的老人。除了看到他們因為老了,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利之外,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擔心自己老了以後,心境上會不會也變得跟這些我們原本嫌棄的人一樣,一想到就直冒冷汗。
但人生總是非常地巧妙,越害怕越擔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成真,很多子女在年輕時候嫌爸媽的一些作為,殊不知等自己到了父母的年紀也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加上後天經驗的影響之外,這些讓年輕的人們嫌棄的老人行為,有時候只是老人因應心智功能退化而產生的行為模式,例如老人的固執行為,其實只是展現了他們沒有能力去做通盤的考量,與其評估新做法的風險,不如用自己已經熟悉的做法,雖然可能有風險,但自己比較清楚該怎麼因應。
雖然人們怕老有諸多的可能性,但一個很根本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多半是帶有一些恐懼的。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可以老,沒有可以重來的機會,所以對於老才會有這麼多的恐懼感受,如果可以對於老帶來的影響有更多的想像,或許就不會那麼擔心害怕了。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帶你重新認識變老這件事,抽絲剝繭、循序漸進,從我們最容易察覺到的身體的老,深入心理的老,摒除內心各種對老的害怕與負面聯想,讓你搞清楚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變老,其實不是只有生理上的老,心也會老,但心理的年齡你其實可以自己決定,每個人都需要做此練習,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