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長照人力不足 有錢也難幫
為推動長照2.0,政府頂著鋼盔提高遺贈稅調高菸稅,原本預期增加三、四百億元經費,最後僅收不到兩百億元。許多人擔心長照費用不足,我很早就說錢應該花不完,暫時不必擔心經費缺口。
不過,經費也不會被挪用,應會滾進長照基金裡繼續執行長照。
然而,最近卻瘋傳各縣市繳回中央三成以上的長照預算,大多數縣市僅執行六成多經費,先前的預言不幸命中。
從嚴審查 服務量擴展有限
以服務量能增加速度而言,經費無法妥善執行是可預見的,問題當然還是回到長照人力不足的困境。但政府推動極為嚴格的社區長照ABC架構,與從嚴審查服務提供者的思維,讓第一時間可以擴大的服務體系沒有成功開展,每個縣市初期只有寥寥可數的單位開辦,而且新增業務有限,自然沒有經費支出。往正面的角度想,至少錢沒亂花,是值得欣慰的。
究竟要怎麼把服務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原本大家說長照斷鍊的醫院端,透過出院準備服務來連接長照服務被各界廣泛支持,但實施後的結果也不如預期,雖然各地都報導了成功案例,但整體服務量並未增加太多。
過去研究認為出院病患可能具有長照需求,最後銜接長照2.0的比率僅一成左右。這些較嚴重失能的出院病患,需要的還是長時間照顧與陪伴的資源,而現在的照服資源難以滿足,所以,今年外籍看護總數又創新高。
真實角度 看待民眾需求
政府認定有能力聘請外籍看護的是財務較寬裕的家庭,所以資源優先提供給沒有聘任外籍看護的家庭,但實際狀況未必如此。
許多中產家庭用積蓄或減少家庭支出來聘請外籍看護,只為給長輩最好的照顧,這是台灣民眾良善的用心,應該被支持而非被排除。
聘請外籍看護的家庭,主要需求都是較長時間的照顧或陪伴,也就是失能較嚴重的個案,或是更高齡而需要安全陪伴的長輩。
雖然政府開放聘任外籍看護家庭的喘息服務,其他長照服務也不應排除聘任外籍看護的家庭,應以失能嚴重度與需求為主體,也可以減少中產家庭的財務壓力。
建立長照服務完整職涯
民眾面對長輩的照顧需求,總想著張羅所有最好的照顧服務,花光積蓄或是辭去工作都在所不辭,這是台灣很令人感動的情懷,政府應該給予相對的回應,讓每個家庭能安居樂業,而不是先問有沒有聘請外籍看護。
然而,難解的照服人力還是得解,我深信只有以產業思維來發展長照才有出路,長照服務人力應多樣化,有利用閒暇時間提供服務的,也有把長照當職業發展的,因此必須建立完整的長照職涯可能,而職涯發展又與產業規模緊扣,一個沒有產業支持的制度很難走向永續。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陳亮恭/每天推著太太散步說話,最後卻得殺了她…長照之路真的只能悲劇收場嗎?
陳亮恭/開刀房外的悲喜 看見人文關懷
陳亮恭/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年輕來自自信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亮恭/瓶瓶罐罐 不如飲食習慣
健康名人堂/整合門診2.0 給多重疾患更好選擇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 看未來好無奈
健康名人堂/「醫師 不要放棄我好嗎?」
陳亮恭/數千年之後,我們彷彿還在煉丹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看人工智慧 改變醫療未來
陳亮恭/不需抗老化 而是抗老態
台中白茫一片令人震驚 陳亮恭:空污不只影響呼吸道
陳亮恭/低薪、血汗…剩小確幸的醫護困境
陳亮恭/對長輩付出關心 就是高齡友善社會嗎?
陳亮恭/老不是病,翻轉思維的起點
陳亮恭/高齡照護的精準醫療
陳亮恭/長壽的「風險」 不僅僅在於錢
陳亮恭/銀光經濟─高齡化社會的解方
陳亮恭/當長照變成特許行業 民眾權益何在?
陳亮恭/在地安老 地方政府出手吧
陳亮恭/長照2.0納失能預防 美意行得通嗎?
陳亮恭/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陳亮恭/社區在地化服務 盼長照2.0烹出好菜
陳亮恭/高齡照護 中年就要開始
陳亮恭/忽略產業化 恐走入死胡同
陳亮恭/若生命只剩一年,你選擇積極醫療還是痛快過活?
猜你喜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林思偕/探病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即便有洗手!你的手機仍可能被前面人的糞便污染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不只運動員會斷腳筋!醫:尤其運動時易抽筋的人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何之行/死者健保資料再利用 釐清個資疑慮
傅志遠/急診不治「心情急」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