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
聽健康
我們常以為「愛錯人」是命運、眼光差,或者是自己不夠清醒。但榮格心理學提供了另一種觀點:
我們之所以總是在愛情裡重複受傷、總是愛錯人,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幸運、不夠聰明,而是潛意識裡有個未被整合的自己,正透過愛情不斷尋求圓滿。那些你以為「不該愛」的人,很可能正呼應著你過去的經驗、內心的渴望與未曾處理的情感。
那些你以為「愛錯」的關係,其實是一種深層的內在呼喚與自我整合之路。
擅長榮格心理學的林光駿心理師,從榮格心理學的「陰影」、「投射」概念出發,帶你重新看見那些愛情中重複出現的模式。
圖片提供/抱抱心身醫學診所
榮格心理學認為,開啟愛情的動力,來自於我們將生命未被整合的部分,無意識地投射到伴侶身上。
這些「未整合的自己」(Un-intergrated self)是由我們從小到大被愛與愛人的記憶所堆疊起來的,那些怎麼被愛的方式、怎麼在愛裡失落、受傷、被忽略的故事和模式,都一點一滴地匯聚成我們生命中,隨著時間潛藏在內心裡成為了陰影。
前段提到的榮格心理學中的「陰影」,很常召喚的是一種安全感:一種我們在關係裡面以什麼樣的方式被愛的熟悉。
也因此在陰影還未能被覺察以前,他總是以重複發生的模式,牽引著我們的意識自我能夠發現他的存在。
而「投射作用」,是讓陰影得以具體化的機轉:使得我們將陰影中渴望如何被愛的需要,無意識地映射在對方身上。
於是伴侶受到投射的牽引演出了我們陰影劇本裡面對愛戀角色的要求,卻在關係更長久發展之後,發現對方的真實樣貌可能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或是在過去陰影的重演的腳本中,我們真正的需求再一次地沒有被滿足。
這時我們會責怪自己愛錯了人,但卻從沒發現這些重複發生的失望可能與自己的陰影有關。
例如,一個總是被高冷、疏離的對象吸引的人,很可能內心深處其實存在著自我價值感不足、害怕被拒絕的陰影。
透過愛上一個難以親近的對象,他實際上是在重複體驗、舔拭自己從小就熟悉的孤獨,他重複地嘗試靠近,在他的內心深處懷抱著的是希望能夠被肯定、被看見、被接納的情感需求,以此修補過去的空缺。
但這樣的關係最終常常導向失望、在伴侶的冷漠中持續地感覺到失落。
再用稍微不同的方式說明在愛戀關係中陰影投射的例子。
一個從小就在母親的憂鬱中成長的男性,總是期盼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換來媽媽的笑容和熱情,於是在長大之後的親密關係中,總是被會因為自己而笑、會因為自己的照顧、付出而容易顯露感動的對象吸引。
然而,這樣的對象也通常具有對情緒非常細膩和敏感的性格,容易陷入負面的情緒,因此當對方進入情緒的低潮時,這位男性可能因為喚起了過去憂鬱母親的陰影,使得自己極盡一切努力都想要挽救對方的身心,承擔了拯救者的角色。
然而卻在自己無法再承受的時候想要逃離,但卻又自責地無法真的離開。
在這樣的絕望中,這個男子渴望著伴侶的快樂,是因為如果是這樣媽媽就可以變得有力量,可以堅強地照顧在情感中也有脆弱和需要撫慰的小男孩。
你發現了嗎?在戀愛對象身上重複發生的事,很有可能與我們過去如何被愛的記憶所堆疊的經驗有關。
換句話說,在陰影投射的愛情之中,你並非真正地愛對方,而是愛上了你內心未覺察或未療癒的那一部分的自己。
於是,我們可以從這些重複愛上的對象以及重複發生的關係模式中,進一步地去觀看自己如何被愛的故事,這些關係到我們每一個需要修煉的課題。
以前面憂鬱母親的男性例子來說,他會需要先去看見:
自己盼望著對方的笑容以及熱情的回應,如何來自於自己的陰影記憶?
自己在媽媽長年的低落情緒中,從小是如何自己消化與壓抑著自己的需要?而讓如今自己被愛的方式,只能僵化地透過付出照顧和換取對方的快樂來滿足?
接著,更多需要反思和覺察課題還包括:
對自我價值感的執著:
他需要透過付出與照顧來獲得自我肯定與價值感,內心對於自身價值是充滿懷疑與不足的。
未被觸碰的情感需求:
他渴望被看見、被回饋愛與熱情,卻未曾真正感覺到自己值得被無條件地接納與愛護。
拯救者角色的陰影:
他不自覺地承擔了伴侶情緒的責任,試圖「拯救」對方,這其實是對自己童年無法拯救母親而產生的內疚感與無力感的重演。
無法接納自身的脆弱與無力:
他無法允許自己表現出軟弱、無助或有需求的部分,認為自己必須一直保持強大,成為他人情緒的支撐。
透過覺察這些課題與陰影,這位男性能逐步放下過往的模式,開始學習接納自己也需要被愛護、被支持,從而建立更健康且平衡的親密關係。
投射作用的發生,其實總是懷抱著一股希望,希望過去被愛的失落,可以終有機會獲得真正的滿足
換句話說,會重複愛上同一種人的關係動力,不僅來自於過去陰影的重演,也來自於一個人可以打破陰影的劇本的期望,因此每一次的投射都懷抱著一次希望,希望這次愛上那個一樣的人能和過去不一樣。
如何讓這次的愛情不一樣呢?如何打破、改寫陰影重演的劇本呢?
林光駿心理師提到,要從陰影的投射中撤回、洗亮自己的雙眼,允許伴侶真正的樣貌浮現,並且我們要能覺察自己如何受到陰影劇本的掌控,才能逐步走向更完整的自己。
以下將從榮格心理學與心理師觀點出發,分享 3 步驟陪伴你終結愛情重複受傷的劇本:
檢視過去的愛情關係模式:
找出相似的困境、問題發生的軌跡與特質
接著問問自己,通常什麼樣的問題重複出現?什麼時候開始會感覺到關係出現困局?
記錄與反思:每天記錄自己與伴侶互動的情緒反應,在情緒的起伏中去發現:
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當伴侶什麼樣的回應會帶來失望的感受?
又是什麼樣的反應,會讓自己感到快樂、開心?
找到情緒背後的陰影故事:在關係中情緒覺察練習越來越熟練之後,進一步地去思考這些情緒的失落或滿足,找到陰影中被愛記憶的劇本。
思考這些情緒的失落或滿足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這些情緒如何與自己過去被愛的記憶有關?
接納劇本中主角的需求:正視劇中本中自己的情感渴望如何被滿足的方式,並學習表達。
例如:男子開始誠實地面對並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當伴侶情緒低落時,他可以試著說:「我現在也感覺很無助,我希望你知道,我也需要你的支持與理解。」
區辨伴侶真正的樣貌與劇本的不同:理性地反思伴侶真正的樣子,如何與自己陰影期望的伴侶有所不同?練習傾聽伴侶有自己真實的想法與需要。
例如:他開始注意伴侶真實的個性其實並非總是無助或脆弱,而是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情緒;他漸漸學習相信伴侶也有能力回應他,而非自己需要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
將陰影變成在關係中可以說出來的故事:讓潛意識中關係重演的互動,轉變成意識上可以說出來的故事,讓彼此能夠理解原來這對你、我來說如何重要?具有什麼樣不同的意義?
例如:他能夠對伴侶說:「當你情緒低落時,我會特別害怕,因為這讓我想起小時候面對憂鬱的媽媽無能為力的感覺;我希望我們能一起討論怎麼面對彼此情緒起伏的時候。」
透過個人諮商及伴侶諮商,我們可以探索自己被愛的創傷,辨識出未曾發現的陰影故事,學習建立新的情感互動模式,逐步擺脫過去重複循環。
每一次所謂的「愛錯」,其實都是一次看見自己的機會。
榮格心理學鼓勵我們將感情中失望與挫敗的眼光轉回內在世界,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渴望。
記得,下次再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是愛錯人」時,試著多問一句:「在這段關係中,我究竟看見了自己渴望如何被愛的故事?渴望這一次如何可以不一樣?」
當我們勇敢接納內在陰影與未整合的自己,我們的愛情也會逐步走向成熟與圓滿。
.情侶吵架怎麼越吵越好?吵架了該怎麼和好?心理師教你 3 大不傷感情溝通原則
.為什麼愛情長跑分手後,會覺得自己無法再愛人?心理師揭長跑分手 4 大常見糾結
(本文獲「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授權,原文連結)
關於「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
「FarHugs Clinic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於雙北地區共有 4 家診所,提供心身並進的全面性身心健康照護服務,包含心理諮商、遠距諮商、身心科門診與 Deep TMS 深部經顱磁刺激,並提供民眾數位化的預約管理系統,可隨時洽詢、掌握門診、諮商時程,不受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照顧身心。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