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國內每年乾癬盛行率約0.2%,兒童乾癬雖較成人少見,但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一乾癬在20歲前發病。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功能失調疾病,本身不會傳染,許多人卻受「癬」字影響,以為紅腫發炎的皮屑會傳染,導致孩童飽受壓力與歧視。
為提供正確的乾癬治療及照護方式,元氣周報日前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令人心疼又不捨——兒童乾癬」健康講座,吸引近數百位家長熱情參與。
免疫功能失調 皮膚起內亂
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功能器官,正常情況可發揮警衛角色,幫助人體抵禦外來病菌。但乾癬是一種皮膚免疫功能失調造成的疾病,一旦免疫太強或低下、無法作用,亦即軍隊出現內亂,反過頭來攻打自己的皮膚,恐致細胞發炎及血管擴張,受傷皮膚會不斷增生、出現皮屑。
基本上,兒童乾癬類型包括慢性斑塊型、點滴型、膿泡型三種,其中以斑塊型佔73%最多,紅疹皮屑症狀集中在四肢、關節軀側、手肘、膝蓋、頭皮等處;點滴型乾癬約佔13%,病灶如同下雨般有點點紅疹,乾癬除了常見的皮膚症狀,也可能引起指甲病變,包括指甲變形或呈現黃色油滴狀、甲床剝離、出現小凹洞等。膿泡型乾癬則與基因遺傳有關,黃毓惠透露門診曾收治過3歲幼童發病。
與基因有關 環境也會誘發
國外調查指出,有20%到70%患者本身與家人都有乾癬,但即使是雙胞胎,產生乾癬機率也非百分之百。
因此,乾癬除了跟基因遺傳有關,後天環境刺激也是造成乾癬發病或惡化主因,例如細菌及病毒感染,外傷搔抓皮膚或去除皮屑,長期暴露在低濕低溫環境,情緒壓力大,睡眠不足,食用靈芝或牛樟芝、巴西蘑菇、藍藻、桑黃等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以及部分藥物如強效類固醇突然停用,這些都會造成乾癬症狀加劇。
治療應及早 避免各種併發症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認為,乾癬治療應越早越好,它可避免造成永久色素沉澱,甚至能預防產生關節炎、克隆氏腸病變、中風、心肌梗塞、冠狀動脈血管病變、代謝症候群、焦慮憂鬱、情感表達障礙等共病,並減少每次乾癬發作對於身心造成的累積性傷害。
目前兒童乾癬治療多仰賴成人治療經驗與準則,醫師會考量乾癬類型、病灶範圍、部位、年齡、生活品質影響、情緒、共病、病患及家長喜好、懷孕與否以及是否激烈運動等因素,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5大類乾癬治療
蔡呈芳指出,乾癬治療主要可分五大類:
1.外用局部治療:建議家長平時不妨幫孩子擦乳液或抹尿素或焦油、中草藥、異位性皮膚炎乳液等,它具保濕、軟化及皮膚消炎功效。
2.塗抹外用藥膏:如類固醇、維生素A酸、保濕劑、維生素D、青黛藥膏、焦油製劑。
3.口服藥物:如抗組織胺、抗腫瘤與免疫抑制劑癌、環孢素A、維生素A酸。
4.照光療法:長波UV-A及中波紫外線UV-B。
5.注射生物製劑:喜達諾、復邁、恩博、可善挺,生物製劑的優點是適合中重度患者、效果快又好,且用藥頻率減少,可長達一個月或甚至三個月一針。研究發現,每10人就有9人的乾癬嚴重程度面積可減少75%,四成患者可達百分之百治療。目前僅有喜達諾、以及恩博核准使用在12歲以上的青少年乾癬患者。
不過,不少孩童抗拒打針,建議治療前,家長可根據孩子情況與醫師詳細討論最適合的用藥方式,讓乾癬獲得有效控制,乖乖聽話不再作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