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怡寧/照超音波,胎兒易得自閉症?五大問一次解答
前陣子有條新聞,標題就大剌剌寫著「4D超音波夯,自閉兒變多」搞得人心惶惶,我最近在門診看診時,常常就會被孕婦憂慮的詢問,「蘇醫師,我這樣會不會太常照超音波啊?」「到底照超音波會不會對胎兒怎麼樣啊?」
我不想去談論太嚴肅的科學問題,但我還是必須強調:
「幾十年來,合理常規下使用超音波,沒有文獻與證據指出造成胎兒異常之研究報告。」
「幾十年來,合理常規下使用超音波,沒有文獻與證據指出造成胎兒異常之研究報告。」
「幾十年來,合理常規下使用超音波,沒有文獻與證據指出造成胎兒異常之研究報告。」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就請大家千萬不要再自尋煩惱啦。
不過,超音波的應用會不會有問題是一個議題,但是「到底需不需要做?」那就又是另外一件事了。產檢做超音波,基本上是沒有疑問的,因為在產檢當中給付一次免費的超音波,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超音波在醫療上,自然有它的必要性。不然,國民健康署怎麼可能會給付呢?這樣大家應該對超音波在產前診斷之重要性,應該沒有疑慮了吧?
現代專業的產科醫師,必須透過超音波,作為胎兒生長健康評估之依據。既然國民健康署給付一次,下一個問題就是,「一次夠嗎?」但這世界上的問題就是這樣,過去在沒有超音波的時代,大家還不是就這樣生小孩?
所以,我應該說,其實並沒有夠不夠的問題,問題應該要回到,你希望有多少的保障。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思考與討論了。如果,您能接受,過去母胎兒周產期照護的罹病率與致死率的水準,那當然什麼也不必做。
舉例來說,沒有超音波,就無法察覺前置胎盤;沒有超音波,就無法察覺是否胎位不正;沒有超音波,就無法察覺羊水量是否適當;這些都跟生產之高度風險性息息相關。
此外,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在產前看到又怎樣,反正還不是只能生出來之後才處理?」但是,我必須很嚴肅的說,其實有許多疾病,事先知道跟不知道,其實是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能夠在生產前就知道先天心臟病,在生產時預做規劃,請新生兒科醫師第一時間接手處理,絕對會比出生之後,臨時發生狀況,才知道急急忙忙來處理要好上許多。事先知道先天性橫膈膜疝氣,處理起來預後就差很多。除此之外,乳糜胸、膀胱阻塞等,都可以透過胎兒治療,未來,這個專欄會談到更多的胎兒治療。
我相信一定又有人要問,「超音波不就都是一樣嗎?高層次、3D/4D又跟一般常規的超音波有什麼不同?」
一般門診做的常規超音波,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可以測量胎兒的生長及羊水量等等基本評估。我相信,絕對不會有醫師看到有問題,卻故意不說。但是,要在這麼有限的時間裡,看到所有的問題,我想,您也不會相信。再加上門診超音波基於預算成本上的限制,解析度仍然還是有其限制。所以,如果寄望在門診超音波,做一個全面性評估,基本上是奢求了。
到底高層次超音波跟一般常規超音波有什麼不一樣?我喜歡這樣解釋,大家知道一級方程式賽車,在這樣等級的賽道上,要拿冠軍,就是每個面向都必須到位。沒了專業的賽車,舒馬赫也絕對拿不到冠軍;反之,若不是專業的車手,即便給最高等級的賽車,也是沒輒。高層次超音波何嘗又不是如此,必須同時具備高階等級之超音波儀器,再加上專業訓練之醫師,才得以成就。
「我一定得做高層次超音波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一定喔!但是,相對的,胎兒異常就必須等生出來才能知道與處理了。所以,這個答案就是,如果您覺得沒有差別,那當然就不必做。
至於進一步來談談3D/4D超音波,3D超音波就是立體超音波,利用影像資料重組出寶寶的外觀,就和照相一樣,而4D超音波則是再加上動態的錄影,一般的3D/4D並不具診斷的功能,而是一種讓準爸媽提早與寶寶見面的立體動態影像工具。
所以,有醫師會說,傳統二維超音波就足夠做診斷的用途了,3D/4D只有娛樂價值、噱頭啦。其實沒什麼好爭辯的,基本上,我對於要不要做也沒什麼特別看法。只是,我本就是大嘴巴,所以還是多嘴補充一下,能做3D/4D 的超音波,一定都是高階等級儀器,因為畢竟要重組影像一定要有優良的二維影像解析能力,所以如果大家搞不清楚醫療院所超音波儀器之好壞,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式了。畢竟二維影像的解析度,就大大關係著診斷之品質嘍。 (嗯,我會不會透露太多了,呵呵。)
其實,理論人人會說,但依我接觸臨床工作二十年來之經驗,很多事情,就不是這麼容易講得清的。對我來說,不必多說什麼,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感謝老天爺賞賜給我這份工作。

蘇怡寧
禾馨婦產科暨母胎兒醫學中心執行長
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雜誌副主編
台灣大學醫學院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兼任教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教師
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兼任教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兼任教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潘懷宗/牛津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我急救的手,正製造一個活死人?那年聖誕節…我也曾心碎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洪惠風/價值三百萬,刻著護理師姓名的銀幣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