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蘇上豪

蘇上豪/蒙古大夫與劊子手 羞辱?恭維?

蘇上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圖/ingimage

在有關醫療糾紛的新聞報導,常看到悲憤難奈的家屬用很多「情緒性」的字眼,來攻擊曾經治療過他們家屬的醫師,像是「草菅人命」、「枉顧醫德」等等,有些甚至會用「蒙古大夫」,或者是「劊子手」來羞辱他們曾經尊敬過的人。

身為醫師的我看到這種報導,雖然認為家屬其情可憫,但也常常覺得內心很難過,總認為「治好病人是英雄,出了差錯變狗熊」的順口溜很有道理—醫師在執業過程中若一不留神,造成任何閃失,可能會從天堂被打入地獄。

不過讓我們轉換點心情吧!說一些上述「污辱」醫師的名詞其中所蘊藏的典故,相信讀完之後,你一定會同意我,若把時空背景稍微轉換一下,這些家屬肯定不會用「蒙古大夫」或者是「劊子手」來做為口號。

首先談到是「蒙古大夫」這個來自清朝的軍隊典故。

清軍在與明軍作戰時即有「滿清八旗」、「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的編制。滿清八旗的將軍發現,蒙古八旗軍的戰馬耗損若與自己的比較,其比例是相當低,他們深入研究發現,蒙古王公們很注意牲畜照顧的事,因為遠在成吉思汗大軍遠征的時代,就開始有隨軍「獸醫」的制度,除了固定編制外,更有專門訓練的組織。在蒙古人被滿清人打敗而編成「蒙古八旗」之後,依然保留原來的制度。

最後清軍仿效了蒙古人的方法,也開始引用隨軍獸醫的制度,將蒙古的獸醫配置在滿清八旗軍中出征,使得戰馬損耗大降,而這些獸醫就稱做是「蒙古大夫」。也由於他們對牲畜的照顧不錯,所以有些負傷來不及送醫,或者是找不到醫師的情怳下,就勉強找這些「蒙古大夫」治療,雖然不甚完美,但也差強人意。所以「蒙古大夫」一詞,逐漸成為醫術較差的代名詞。

而「蒙古大夫」一詞真正具有「貶抑」的效果,應該是在「唐氏症」被稱為「蒙古痴呆症」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左右(可參考拙作「開膛史」中,「帶有歧視的病名」一文)。東方人被歸為「蒙古人種」,是較白人為低下的民族,自然痴呆症和「蒙古人」的長相較近。

所以「蒙古大夫」一詞指的是西方人歧視東方人種的延續,所以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東方人被認為是搶走西方人飯碗的公敵。查爾斯‧費尼(Charles Finney)在他的小說「勞醫師的馬戲團(The Circus of Dr. Lao)」中,出現了一位矮小、膚色蠟黃、滿臉皺紋的「蒙古大夫」—被形容成一位榨盡西方資源,準備把瀕臨絶種的動物,熬製成珍貴中藥的怪醫。

因此,你不是西方人的話,將你覺得醫術很爛的人罵成是「蒙古大夫」,也把自己一併罵了進去。

劊子手在白天是「行刑者」,到了晚上變成是「月光醫師」。<br />圖/ingimage
劊子手在白天是「行刑者」,到了晚上變成是「月光醫師」。
圖/ingimage
而「劊子手」一詞的使用,可能還需要三思。在十七、八世紀的德國,主持死刑的「劊子手」可是被無知的群眾認為身上有種魔力,因為他們身上掌握了罪犯「死亡」的權力,同時對於他們可能有的「法醫」學常識的誤解,以為對於傷口的治療與治病有一定的實力,所以有些劊子手在白天是「行刑者」,到了晚上變成是「月光醫師(Moonlighting doctors,此處moonlighting是兼差之意)」,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不管是貧是富,對於被「劊子手」的「觸摸加持」,都心存感恩。

如果你以為那時的「劊子手」是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當的,那你可就錯了。根據歷史學者 凱西•斯圖爾特(Kathy Stuart)所著的「Defiled Trades and Social Outcasts」一書中指出,劊子手的資格在當時可是有所限制,例如太老的人可不能勝任,而且必須發誓不能謀殺任何人以及與猶太人往來。十八世紀的普魯世帝國(Kingdom of Prussia)的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堅持他的帝國劊子手必須和醫療人員一樣,需要通過筆試才可以執業。

當然這些「劊子手」也兼差慣了。所以除了晚上治病之外,也賣起了一些別人所無法取得的珍貴物品,例如用死刑犯骨頭所做的「籌碼」,還有可以治療傷口與痛風的「死人脂肪 」,所以「劊子手」還算是不錯的職業。

因此我認為,在污辱醫生時還是以「草菅人命」、「枉顧醫德」比較好一些,「蒙古大夫」與「劊子手」最好少用為妙:因為前者也罵到自己(除非你是白種人),後者可是褒揚他在做有尊嚴、可以賺外快的行業,不可不慎呀!

蒙古大夫 蘇上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