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仁/使用者付費 健保才能永續
據報載,近來一位在台就學的美國朋友,半夜因腹痛嘔吐至急診就醫,三小時內歷經靜脈輸液、驗血、醫師給予止吐藥及腹部超音波排除膽結石等醫療處置,卻只花費約台幣2000元,此人大讚台灣健保便宜又便利。在此同時,勞動部公告住院醫師今年9月起納入勞基法、主治醫師勞動條件納入醫療法。
以上兩則看似獨立事件,卻點出台灣健保制度正面臨24年來最大挑戰,若無法進一步變革,「健保永續」可能終將成為一個神話。
台灣醫療費用 香港三分之一
從美國朋友在台急診就醫,可看出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在醫療技術及就醫效率上,費用顯然偏低。以國際醫療收費而言,多數醫院向國際病人收取健保給付醫療費用2倍,但即使如此,仍低於國際標準價格,僅是香港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
台灣僅用不到7%的GDP來照顧2300萬位國民健康,且平均餘命達80.4歲,一點都不輸歐美等先進國家,乍看之下是台灣驕傲,但從另一方面,須嚴正指出,這是血汗醫護人員工時及壓縮醫院經營空間換得的表面成績。
醫師納勞基法 醫院成本增加
9月起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這無疑是進步的立法方向,以法令來確保避免醫師過勞,保障民眾就醫安全。但政策一聲令下,背後是全台醫療院所經營成本的增加。因政策變動帶來醫院成本增加,這幾年可說從未中斷,從民國105年的每周40工時,到隔年一例一休,再到今年醫師勞動權益入法,都不斷加重醫院經營成本。
以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為例,全國各醫院需幫4680位住院醫師提撥6%勞退基金,一年粗估至少增加4億元,加計前幾年的一例一休與每周40工時政策,醫院需不斷增加醫護人力或提高加班費用才得以因應,初步估計這幾年因醫療勞動政策變動對全國醫療院所的影響,超過300億元以上。
經營成本不斷提升,去年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目的是為減少大醫院門診量。依目前成效觀察,確實達到門診減量效果,但因人口老化及平均餘命增加,帶動醫療需求的大環境不變,使健保點值不斷下探。
去年第4季,台北地區的健保點值實際上已經不到0.9(服務被打9折,應為1元實際只拿0.9元),收入減少而成本增加,雙重壓力讓醫療機構經營面臨空前挑戰。
制度再不改革 經營雪上加霜
上述情況若無法從現有健保制度變革,勢必讓醫院經營雪上加霜,最大受害者還是全國民眾。當務之急應建立民眾就醫除急難重患者外的「使用者付費」觀念,回歸健保制度是社會保險而非福利。
在制度設計上,急難重患者已免除其健保部分負擔,增加或調整部分負擔不影響急重患者,但其餘民眾就醫應提高其部分負擔項目或增加金額,以抑制醫療過度或不當使用,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具體建議包含應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針對高價檢查如CT、MRI、PET等及檢驗也應收取部分負擔,才能有效從需求端控制健保點數。
救健保 全民都有責任
健保永續有賴民眾、醫療機構及健保署共同努力,目前一連串的政策及財務控制措施多針對醫療提供者,長久忽略民眾應對健保永續負擔較大的責任,「自己的健保自己救」,期待全民建立健保醫療使用者付費觀念,健保署從善如流,立即調整或調高部分負擔項目,讓台灣健保永續發展,成為台灣的驕傲。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健康名人堂/不是洗腎就是截肢?3招學會控糖與糖尿病甜蜜共處
王正旭/數位幫忙 助醫病共享決策
李志恒/新興毒品氾濫 「三減」恐難因應
健康名人堂/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邱淑媞/ 電子煙危害大 管制刻不容緩
李伯璋/分級醫療 減少醫護過勞
賴德仁/尊重失智人權 得先全民友善失智
張鴻仁/「生技大大可為」 處方藥新思維
陳昭姿/健保決策跨步 讓病友也能發聲
周德陽/免疫細胞治療戰 病人怎麼選擇?
李明亮/有好醫師 才有好的醫學教育
王英偉/保護視力 關鍵從小做起
王正旭/癌友重回職場 如何與企業雙贏?
李淑貞/用對輔具 老年生活也時尚
健康名人堂/國際醫療照護 展現台灣軟實力
健康名人堂/癌症病患生活品質 比延長餘命重要
林奇宏/搶救視力 有效防治策略在哪?
健康名人堂/推醫病「共決」! 先做好3重點
李明亮/你需要的「良師益友」
健康名人堂/民眾分擔責任 健保更能永續
甄瑞興/老來「停聽看」 延緩失智
李明亮/善用「剪刀論」 工作伙伴1+1>2
甄瑞興╱失智照護網 還有漫漫長路
洪子仁/健康 要有「健檢」當靠山
李明亮/人生路上的「要與不要」
簡榮南/盼消滅C肝 再創全球典範
林欣榮/幹細胞特管辦法 助台醫療再超越
李明亮/工作 別輕易改變初衷
李伯璋/分級醫療 讓醫病雙贏
李明亮/如果當年台大外科當掉我…
猜你喜歡
林靜芸/想休息、想運動不用等有空!每天一點小改變,放過被壓榨的身體!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許金川/定期健檢 才能防範於未然
許金川/大腸癌發現晚 轉移肝臟就麻煩了
健康名人堂/不是洗腎就是截肢?3招學會控糖與糖尿病甜蜜共處
林靜芸/為什麼年齡相同,有人臉部緊實有人卻鬆弛?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許金川/肝癌早發現 治癒率很高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好食課/同時增肌又減脂 營養師教你這項健身飲食法
潘懷宗/全球唯一減緩且逆轉阿茲海默症新藥 最快後年上市
許金川/沉默殺手 肝腫瘤變大身體無異樣
好食課/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志恒/新興毒品氾濫 「三減」恐難因應
許金川/肝腫瘤三公分以下 冷凍、電燒療效佳
蘇一峰/真的安全嗎?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懶人包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張天鈞/抽象畫與人
王正旭/數位幫忙 助醫病共享決策
洪惠風/沒放進嘴巴的藥物 是不可能有療效的
健康名人堂/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