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有一種冷,叫做媽覺得你冷
到底寒流來時,要怎麼幫孩子穿衣服最恰當呢?
我是小學的時候去日本留學,學校的體育服一年四季都是用同一套。也就是說,即使在凜冽寒冬(雖然我不是住在北海道這樣天寒地凍的地方,但是相較於台灣,也還是夠冷的了),依然身著短袖衣褲運動。他們的假說是認為,人體應該有自我調節的適應力,所以即使氣溫低,也不應該過度保護,這樣才能鍛煉強健的體魄。當然這樣的假說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由這些假說引申出來的一些「乾布摩擦」或是「冷水鍛煉」近年來也幾乎很少見了。只不過相較於台灣,在日本的確不太會見到被包裹層粽子般的小朋友。
台灣因為處於亞熱帶地區,真正感覺寒冷的時間不多,通常都是12月到2月寒流來襲的時候。所以一般台灣的建築物內並不流行在冬季時整天開暖氣。所以當寒流來的那幾天,即使待在室內也難免感到寒冷。可能因為這樣的原因,大家習慣在室內就穿好幾層保暖衣物了。而實際外出的時候又要再添加外套,難免顯得整個人像粽子一樣層層包疊。
穿太多與嬰兒猝死的關聯
孩子2歲前都有可能發生嬰兒猝死症,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噩夢。但發生嬰兒猝死的風險因素,除了廣為人知的早產兒、男嬰、趴睡、二手菸等等,還有冬天發生的比例也比夏天高。
美國小兒科學會也建議,在嬰孩睡覺時不要將暖氣開太強,因為過熱(overheat)似乎也與嬰兒猝死症脫不了關係。詳細的機轉目前還不了解,但是目前的假設是,因為嬰兒的體溫調節能力還不夠成熟,當身體內部多餘的熱無法有效地排除時,可能會因此降低身體基礎代謝來減少體熱的產出。而睡眠時間原本就是新陳代謝比較偏低的時候,若是因為過熱再更降低新陳代謝,心跳更趨緩、腦部活動更低下,是不是可能因為過度抑制而造成生理機能全面停擺的狀況,這是目前醫學界對於過熱可能造成嬰兒猝死症的推論。
人夫生存術之聰明穿衣
但是,到底該怎麼才叫做適當的穿衣?當自己的媽媽與自己的老婆前來爭論,一個說穿太多、一個又說「你是不是想冷死孩子?這樣是做人父母該有的行為嗎!」的時候,身為懂得人生的小兒科醫師兼人夫,不藏私地與大家分享一些簡單的祕訣。
首先請大家大概的記住下面三個原則:
1.新生兒:因為體溫調控還沒有很穩定,所以大約是大人穿衣程度再多一層左右。
2.2~6個月:約與大人穿的程度相當。
3.6個月以上:體溫調控已趨成熟穩定,因孩童新陳代謝高,體溫偏高,所以可穿得比大人還少一層左右即可。
掌握住基本穿搭之術以後,接下來我們還要學習一些「客觀」的依據來說服媽媽/老婆。孩子們過熱或是過冷都會表現在臉上,過熱時除了流汗外,臉色也會潮紅,而真的「冷到了」的話,嘴唇則會發紫。另外也可以伸手摸孩子的背後來判斷。如果太熱了,背後摸起來會濕濕的一片汗漬。注意!手腳摸起來冰冷並不代表孩子穿得不夠暖,因為手腳是肢體末端,在接觸到冷空氣會因為末端血管收縮而顯得冰冷,是正常的表現。若是寒冬時節手腳摸起來還很熱,除了發燒以外,有可能就是給他穿得太多了!
掌握住「貼身排汗、背後不流汗」的秘訣
總歸來說,人體還是有基本的協調能力,隨著年齡越大,體溫調節能力就會越成熟。所以不論你是鍛鍊派的家長,或是孩子我覺得你冷派的,只要掌握住「貼身排汗、背後不流汗」的秘訣,都是成功地穿搭!
附註:日本家長習慣不讓小孩穿太多層,但是也不見日本小孩子感冒的頻率高過台灣,我認為影響的因素之一是,日本小朋友被訓練回家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跟換掉外衣才會做別的事情。所以即使在學校沾染到病毒,回到家以後也被清除了。我個人也是回家必定先洗手跟換衣服才抱自己的小朋友。

張璽
一個小留日生,長大後,選擇在日本鹿兒島大學攻讀醫學士,因為那是距離家鄉-台灣,最近的地方。後繼續在日本京都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在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三菱京都醫院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如今,他回台灣落葉生根,並孕育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兒科爸爸的角度,觀察台灣的兒科生態,並給台灣父母們最真切的兒科照顧指引。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璽/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及重症年輕化?看看美日報告怎麼說
張璽/感冒 真的都是因為「冷到」嗎?
張璽/一定要從一而終嗎?當你想問第二個醫師.....
張璽/當孩子跟你說「軟軟」 你進得了這個世界嗎?
張璽/副食品之路 不是非要戰得嫑嫑的
張璽/老婆的臉皮不用常保養 但嬰兒要...
張璽/醫德的有無不等於無償付出
張璽/帶寶寶回家過年秘訣大公開
張璽/新手爸爸:我可以體會虐待自己孩子的人的心情了
張璽/幹細胞的倒帶與快轉,找到疾病解答
張璽/日本人為什麼不打流感疫苗?
張璽/台日新手媽媽的母乳天堂路
張璽/家有新生背起書包上學去
張璽/體驗是成熟的動力
張璽/公雞啼、小鳥叫 爸爸出來了!
張璽/寶寶拉肚子 稀釋蘋果汁優於電解質補充水
張璽/為什麼寶寶哭鬧,抱起來就不會哭了呢?
張璽/寶寶心裡苦...讓寶寶瞬間停止哭泣的音樂
張璽/雙語孩童起步慢,高認知發展好
張璽/便利商店式醫療
張璽/兒科爸爸5招化解小兒鼻塞
張璽/十八般武藝
張璽/養育智慧型手機世代的孩子
張璽/產前篩檢,你準備好要知道答案了嗎?
張璽/與孩子的睡眠大戰
張璽/輸在起跑點?贏在起跑點?孩子的發展(下)
張璽/輸在起跑點?贏在起跑點?-孩子的發展(上)
張璽/寶寶不通、不通,「便」撲通
張璽/如何照顧寶寶的頭型
張璽/2個小遊戲 教孩子正確擤鼻涕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