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豐偉

陳豐偉/煩躁的躁不是躁鬱的躁

陳豐偉

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元氣周報/陳豐偉】

看診時病人最常問的問題是:「醫師,我最近情緒很暴躁,是不是得了躁鬱症?」通常我會對病人說:「你是因為憂鬱、長期壓力心情煩躁,煩躁的『躁』跟躁鬱的『躁』不一樣。」

病人常誤認自己是躁鬱症,可能是因為有許多如「躁鬱之心」作者的高成就病患,加上大眾媒體頻繁使用這名詞,常「未看先猜」地猜測某些新聞事件的當事人是躁鬱症患者。可想像許多人在吵架時會互相指責:「你一定是得了躁鬱症!」對疾病的誤解,隨著口語流傳。

我會告訴病人:「如果你躁症發作,我一定看得出來」。「躁鬱症」的正式名稱是屬於「情感性疾病」的「雙極性疾患」,會在極度躁狂與極度憂鬱間擺盪,但多數時間完全正常,可恢復幾乎所有社會功能。

處在輕躁階段時可能會很有活力、吸引人、創造力豐富。躁鬱症病人的「鬱期」往往比「躁期」還長久,「躁期」的顛峰則精力旺盛、想法活躍、過度自信、極度易怒,個性大幅轉變像是另外一個人。躁鬱症的真正面貌,和多數人的想像不太一樣。

如果原本情緒穩定的人漸漸變得煩躁、易怒、過度敏感、與家人或同事的口角增加,但沒有「整天幾乎不用睡覺還是精神很好」的躁鬱症特徵,就要考慮是「壓力太大」了。許多類似狀況的「病人」並不符合正式的疾病診斷,不符合憂鬱症的標準,只能勉強稱為「焦慮狀態」,但病人已經感受到胸悶、心悸等身體不舒服,覺得自己靜不下來,睡眠品質變差。

這時,最好要留意自己的身體發出的警訊,趕緊調整生活作息,或暫時抽離壓力來源,讓情緒穩定下來,否則失眠與憂鬱的症狀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會來看診的病人,多數已經自我調整過但感覺無效,或身處在不由自己的環境,只好先求助藥物。如許多職業婦女會抱怨說下班要趕快接小孩,吃完晚餐看功課,先生工作很忙不喜歡做家事,要自我放鬆根本找不到時間。有些病人初診時只說最近睡不好,脾氣不好,詢問最近有什麼壓力、煩惱時就眼眶泛紅,這時才會一一道出家庭失和、長期失業等內情。

有時經過詳細問診,最後也不得不同意病人的確是找不出其他改善方法——我們可不能輕易建議病人「那妳就跟他離婚,自己去找工作就好了」。許多人的生活裡充滿無奈,不是學者專家說「精神科把社會問題疾病化」就會自動改善,到最後那些小藥丸還是會成為許多弱勢者最後的慰藉。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eroach.net

【2009/09/20 元氣周報】

失眠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