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想活久一點的期待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說,憂鬱症病人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同時,如果還服用原始用途是降膽固醇的Statins類藥物,可顯著降低憂鬱症復發的機率。
這類訊息的第一個意義是,重度憂鬱症等大腦疾病,背後的生理機制相當複雜,除了壓力導致腎上腺素持續分泌,「發炎反應」也牽涉在內。不管是持續的壓力惡化發炎,或是身體其他發炎反應(如自體免疫疾病)讓憂鬱症更容易發生,「發炎」(inflammation)已確認跟精神科問題高度相關。
而Statins就是現在人類最常使用、銷售金額最高,有抗發炎作用的藥物。隨著大量服用Statins的人數、與隨之而來的研究,已證實Statins可降低某些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發生率,在許多狀況下,服用Statins可降低總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藥物副作用還在可接受範圍。
當然,要服用這些藥物,應該還是要徵詢專業醫師經驗。有些醫師會自己跟藥廠買Statins,做非醫療用途的使用,不外乎是想增加健康活著的歲月,延長有生產力的年限。這樣的賭注對嗎?或許還要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觀察。
這些背負著延年益壽期待的藥物,訴說的是生物演化的複雜機制。「演化」並不是像寫電腦程式一樣有條有理,同一套系統可能在不同階段演化出不同的作用,所以有可能一顆藥物就帶來全身性的影響,當然我們會期待這影響要利大於弊。例如更年期女性服用的雌激素替代療法,一開始發現可以改善許多身心問題,大受歡迎;之後發現會造成某些癌症增加,又讓人卻步,儘管某些條件下使用會降低總死亡率,許多病人還是害怕致命的副作用。
最近另一個熱門的「長生」藥,是糖尿病藥物。資源有限的古人,有糖吃就飢渴地趕快吞下,現代人才會普遍煩惱血糖過高。飲食中醣類過剩的健康問題,到二十一世紀逐漸揭露,而血糖過高或不平衡,不意外也會惡化身體的發炎反應。於是科學家陸續發現,服用糖尿病藥物也可降低「總死亡率」,一些醫療人員也會嘗試靠糖尿病藥物減肥兼養生(當然,這都還是有風險)。
我曾在科普書看到作者推薦一顆台灣人常服用的降心跳藥物,這顆藥可以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平衡自律神經系統,降低慢性壓力造成的一連串問題。不過查查長期服用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比如說性功能障礙,這就讓想嘗試藥物的人左右為難。

陳豐偉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豐偉/抗憂鬱藥物的貢獻
陳豐偉/神經多樣性的悲與喜
陳豐偉/新手爸爸的壓力
陳豐偉/表觀遺傳大革命
陳豐偉/普拿疼也有抗憂鬱作用?
陳豐偉/讓人感到無力的PM2.5空氣汙染
陳豐偉/肥胖跟許多癌症高度相關
陳豐偉/對抗安眠藥的大作戰
陳豐偉/吃藥越多活越久——「搖搖哥」留下的難題
陳豐偉/有一種憂鬱症不容易好
陳豐偉/抗精神病藥物的哀愁
陳豐偉/巴拉刈的恩怨情仇
陳豐偉/小孩生病,你也跟著生病
陳豐偉/改善伴侶互動 從好好吃一餐開始
陳豐偉/網路、愛、成癮
陳豐偉/成為人類的第一步
陳豐偉/被莫名症狀左右的人生
陳豐偉/對食物成癮的人
陳豐偉/動不動就暴怒 你有「間歇暴躁症」?
陳豐偉/腸躁症 該先看精神科嗎?
陳豐偉/吃了這顆藥 反推你是什麼病
陳豐偉/工作複雜度高 老來腦袋較好
陳豐偉/沉迷網路的媽媽們
陳豐偉/鎮靜安眠藥導致失智症? 且慢下定論
陳豐偉/一顆憂鬱症藥物 改變大腦
陳豐偉/常被忽視的精神病患家屬負擔
陳豐偉/停經婦女與憂鬱症
陳豐偉/忘不了的舊情人
陳豐偉/你陷入「關係惰性」嗎?
陳豐偉/對愛成癮的男、女人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