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氣溫驟降腦中風風險增 台大醫:2個前兆症狀一定要注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李偉文

李偉文/原來人類天生不愛動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

雖然人人都知道運動的好處,健康醫療專家也不斷對民眾耳提面命要多運動,之所以要這麼費力「威脅」大家,其實是因為運動基本上是違反人的天性的行為。
雖然人人都知道運動的好處,健康醫療專家也不斷對民眾耳提面命要多運動,之所以要這麼費力「威脅」大家,其實是因為運動基本上是違反人的天性的行為。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全世界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被人要求運動,應該運動多少,以及用什麼方式運動。」看到《天生不愛動》的作者寫的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心有戚戚焉。

作者丹尼爾‧李柏曼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在這本厚達近五百頁的書裡,他以自然史及演化的角度,破除許多關於運動的迷思。

雖然人人都知道運動的好處,健康醫療專家也不斷對民眾耳提面命要多運動,之所以要這麼費力「威脅」大家,其實是因為運動基本上是違反人的天性的行為。

也許因為討厭運動,大文豪馬克吐溫幽默地諷刺:「我唯一的運動是在規律運動的朋友告別式上抬棺。」

一直到沒多久以前,人為了三餐溫飽,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勞動,除非必要,人類的祖先會盡可能的休息,不管是男性狩獵動物、女性採集植物,每個人都要花上許多勞動時間,才能獲得勉強生存的能量,若耗費時間去從事沒有必要的運動,就勢必犧牲繁殖養育下一代所需的額外能量。

因此,避免非必要的身體活動,是人類幾百萬年來透過演化所內建的本能行為。只是這些年科技的進步,我們突然能夠以祖先完全無法想像的方式輕鬆過生活。我們坐著不動,單單看著電腦螢幕就能工作賺錢,肚子餓了打電話就有人送來豐富的大餐,我們不必像老祖先一樣,必須每天走上十公里才能勉強獲得熱量貧瘠的一餐。

偏偏我們身體還是受著百萬年來演化的影響,必須維持一定數量的活動,身體的運作才能達到最佳狀態。但是我們的習性卻受演化影響,若非絕對必要,我們會盡可能休息不動,換句話說,若是沒有被強迫或強大的誘因鼓勵,我們就一定會坐著或躺著。

於是人類社會就出現一種很有趣的矛盾現象,除了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椅子上之外,到哪裡都開車或搭乘交通工具、上下樓也都搭電梯;然後為了彌補自已的懶惰,又花錢到健身房跳上跳下或在跑步機上跑半天,卻又哪裡也去不了。

運動創造了商機,也成了龐大的產業,原本走路、慢跑及其他各種運動都是免費的,但是商人卻引誘我們上健身房、穿特製衣服、使用特殊裝備運動。

喜歡運動的人會說,運動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血清素或腦內啡,能夠讓我們覺得舒暢開心,甚至會健康的上癮。可惜的是,這些神經傳導物質要在運動一段時間後才會分泌,而且愈常運動的人多巴胺的受體才會愈多,因此對於還懶在椅子上的人來說,要以此為理由說服他們起身去運動,還是很難的。

另外一個讓我們逃避運動的藉口是「沒時間」,因為運動產業已經將我們洗腦,以為要撥出時間到健身房才算運動。

其實近年的研究發現,運動的量比運動強度重要,而且頻率多比單次的長度還要重要。美國運動醫學會在2010年的指南還認為,每次至少要活動十分鐘對身體的健康才有幫助,但是最新的指南卻更新為每走一步路都算數,任何運動或活動,就算只有一分鐘,對身體都有好處。換句話說,沒時間不再是藉口,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能動就要盡量動,而且可以零存整付,每一分鐘都算數。

如果我們為了促進整體國民健康,要大家克服天生不愛動的的本能,就要讓運動變得好玩有趣,而且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喜歡有同伴,若是能夠邊運動邊社交,那運動就會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了。

責任編輯:辜子桓

多巴胺 規律運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