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
【元氣周報/李偉文】
這兩年在國際各種媒體與政治人物口中最流行的用語大概就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節能減碳了!當著魔於金錢遊戲的跨國銀行鉅子也開始注意到低碳生活,好萊塢偶像明星換下皮草搶著購買各種節能產品,政府各個部門舉辦任何活動時,也不免用環保訴求來當包裝。
的確,汙染、全球暖化、雨林破壞,我們這個消費社會的奢侈敗壞,這些新聞與訊息日以繼夜地轟炸著,我們知道地球糟糕透頂,我們也已經非常關心了,可是還是不斷被迫想著它,無形中變成我們心中的折磨,這種道德的負擔或許會逼我們想做點什麼,但是往往半途而廢,久而久之,甚至因為沮喪而麻木了!
會造成這種適得其反的結果,最主要的癥結是,當我們被「逼迫」著採取行動時,若沒有享受到改變著來的樂趣,那麼一定不會持久。尤其是我們若是基於道德的考量,勉強自己「捨棄」許多物品,限制自己再去做原本習慣的事物,而不是願意真正面對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真心渴望的生活是什麼,如此才能過簡單、愉快、有趣又能在精神上真正滿足的生活。
過去我們可能拚命的工作,賺了錢然後又拚命的消費,甚至連休閒也變成了物質消費的一環得趕著時間去做,於是逐漸地喪失了感受生活的能力,連帶的失去了真正的快樂。或許就像梭羅所講的:「我們花了大半輩子釣魚,結果發現我們要的根本就不是魚。」美國喜劇明星喬治卡森也這麼提醒著:「想藉由累積物品來讓自己快樂,其實就像是用三明治拍遍你的全身,好讓你感覺吃飽了一樣。」
慢下速度,增加生活的感受,也如許多宗教與靈修不斷提醒我們的:「活在當下」,才是幸福感的來源。當我們能以優閒的心情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時,就能從日常生活中再度發現許多賞心樂事。像是坐在家裏陽台看著夕陽緩緩落下,與三兩好友喝茶聊天,陪著孩子沿著河岸騎單車…,這些令人快樂的事,其實並不必花錢。
我們或許有這樣類似的經驗,在眾多旅行中,某一次在德國小鎮公園裏餵天鵝,或在日本京都古寺裏睡個長長的午覺,這些似乎無所事事的時光,卻令人印象深刻,反倒是住了一間又一間高級旅館,一餐又一餐豪華飲宴,還沒回國就記憶模糊了。精神上的富足與物質上的擁有,似乎是背道而馳的追求,當我們呼喊著「多一些,還要更多」時,其實是我們靈魂受苦的癥兆。
泰戈爾說:「一個人擁有什麼,他的限制也就在那裏。」當我們以豪宅積蓄著金銀財寶時,那鐵門鐵窗電網監視器不就是我們親手築出的牢籠嗎?
簡單,像一棵樹,從我們的內在自然而然長出來,而不是來自外在,像在自己身上貼新的樹皮一樣。
讓我們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自然而然地找到我們自己的簡單之道,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chinatimes.com/sow/
【2009/07/19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