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快樂的選擇
幸福設定點決定了將近一半的快樂因素,這跟個人特質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成長成熟而變得穩定,可以說是先天的因素。
生活環境只佔百分之十快樂與否的決定因素。生活環境包括了正面或負面的事件(一個快樂或受創的童年,有高學位或慘遭退學……)婚姻狀態、職業、收入、健康……等等。
意向活動決定了最後的百分之四十,這一部分是我們完全可以掌控的,包括行為活動(與好朋友碰面聊天)、認知活動(調整自己的態度與視野),以及意志活動(努力達成個人目標)。
除了先天的幸福設定點之外,因為人類很容易適應環境的改變,所以限於環境的改變,對於是否覺得幸福快樂的影響往往只是一時的變化,但是意向活動卻具有長期的影響力。
這也是坊間老掉牙的勵志書籍勸我們的,要感恩惜福,要珍惜現有一切,要往好處看……等等,都是利用這些有自覺的思考或有自覺的行動(意向活動)來讓自己一直覺得快樂,但是購買名牌或住豪宅,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快樂是很短暫的。
日本有個知名企業人士發起一個傻瓜會,這個會收取相當高的入會費,提供參加者表達心中遠大夢想的場所,這也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互相講些異想天開的夢想,規則是所有人都不能否定別人的夢想,哪怕是違背了常理,很難實現的夢想,與會者都會對任何夢想給予認同,並且鼓勵對方:「如果是你,一定辦得到的!」
這個發起人認為幸運的人身邊必定會聚集幸運的人,而不幸運的人則會引來同樣不幸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物以類聚」,而幸運的人一定是常常告訴自己:「我非常幸運」,並且常常保持「歡欣雀躍,興奮期待」的心情;認為自己運氣差的人,絕對無法獲得好運,甚至再努力,幸運也不會來到身邊,因此,負面思考就是讓我們無法獲得幸運的最大原因。的確,據研究,幸運的人,「腦」裏總是保持愉快的狀態。
所謂愉快的狀態,並不是真的碰到好事,我們就快樂,而是無論如何,我們就是要快樂,即便假裝快樂也可以。
從小我就知道「假裝」的效用,若你形體假裝著自己很愉快,不久,精神上真的會很愉快。我們都知道情緒會影響生理的變化(荷爾蒙分泌等等);反過來,生理(肉體)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心理(情緒)。
社會心理學有所謂「自行驗證的預言」效應,又稱「比馬龍效應」。「比馬龍」是古代國王(Pygmalion Effect,比馬龍是希臘神話中一位技藝絕倫的雕刻家)。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若心中有預設立場存在,常會導致此先入為主的事真的發生。」
是的,我們的確可以選擇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們選擇要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若是我們沒有這種體察,我們就會忘記,原來我們可以控制這些選擇,而我們如何選擇這些事情,就形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李偉文/為生命乾杯
李偉文/退而不休的自在人生
李偉文/人人都該寫回憶錄
李偉文/付出,是療癒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李偉文/從進中有休 到退而修習
李偉文/醫病關係與尋找醫療第二意見
李偉文/一事能狂便少年
李偉文/原來核心肌群那麼重要
李偉文/誰能拒絕又香又好吃的鹽酥雞?
李偉文/原來大家都是小飛俠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