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臨床、醫管與衛政間的對立與衝突
【聯合報╱楊志良】
全民健康照護是理想而難於實現,但我們仍需全力以赴。
在擔任衛生署長期間,有位台東的立委質問,為什麼台東沒有小兒心智科的專科醫師來照顧遲緩兒、自閉症及注意力缺損過動的小孩?
台東孩童 不應差別待遇
當時心裡很不痛快,心想台東急重症醫療人力已有起碼的基礎,連葉克膜也都設置了。
美、加、日等發達國家,像台東這等規模的市鎮,醫療資源不如台東的,比比皆是。
台東精神科醫師已有好幾位,非要兒童心智科醫師是否太過?但反過來想,台東孩兒理所當然應像北、中、高大都會的孩童享有此種照顧。
資源有限 只能盡力而為
八八水災的時候,夜間有位母親帶兩個發燒的小孩在署立旗山醫院就醫,有家醫及內科醫師值班,但當夜沒有小兒科專科醫師駐診,母親大為不滿,執意轉診高雄的醫學中心,且到處向媒體投訴。
最近有多個鄉鎮缺婦產科醫師接生引起各界關注,這些民眾理所當然都應該得到最好的照顧,但就算是先進國家如美、加、日,在較偏遠地區有位家醫科醫師也就不錯了。資源有限,欲望無窮,只能盡力而為。
另一個例子,有位我在台大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期間的同事,目前擔任板橋一所大型醫院的院長,因醫院一床難求,所以前來要求增加500床,董事會早已通過,且硬體也已完成。但依醫療網計畫,我只能拒絕這項要求,還特別虧他一下,說如果一床難求就要增加病床,恐還輪不到你,因台大、榮總、長庚更一床難求。
醫療照護 偏鄉抱怨不均
增加500床就需要近百名醫師、200多個護理人員,其他醫技人員至少也要近100人,那麼本來就不容易招聘到醫療人員的近20個相對偏遠的地區醫院,就更不容易聘到醫療人員,到底該得罪這位同事兼「大老」呢?還是得罪偏遠縣市的立委?更重要的是,如何滿足當地民眾的醫療照護?
台大醫院 各地都想要有
更困擾的是多位人口規模不大的縣市長要求,在縣內設置醫學中心,甚至「台大醫院」,若每縣市都設一所台大醫院,原來的台大醫院因資源稀釋,也就不成台大醫院了。這又成為每縣市設一所國立大學民粹錯誤政策的翻版?
讓每個偏遠鄉鎮都有良好的基本醫療(Primary care),各個縣市都能提供神經內、外、心臟內、外、胸內、外、急診、婦產等科急重症的照顧,這也許是台灣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努力的目標,另一方面對醫療資源不足區,減收部分負擔或保費以為補償。
臨床醫師的志願之一就是要挑戰疑難雜症為人所不能,即使此種病患少之又少,耗費又是天價;另一方面醫院管理者,就是要不斷引進他院所無的高尖設備及不斷擴充版圖。
但醫學中心的每項高尖設備的引進及病床擴充,就使偏遠地區更為艱困,或一般能有效治療的病痛反而得不到治療。
重離子機 全台一部就夠
因此,百億計價的重離子機,每個療程以百萬計,全台一部以供研究及實驗性治療就夠了,請勿每個醫學中心都購一部,從事軍備競賽。
至於臨床醫療耗用95%的全國衛生經費,「未病」之前的預防保健,醫界及民眾多不重視,甚難獲得資源,是另一項重大議題。
資源有限,如何調和此種對立與衝突,不論積極介入或視而不見均難獲得滿意結果,深入瞭解相互立場或能緩解醫療體系的困境。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教授)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楊志良/健保費及學費都不該漲?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