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小偷家族》的尿床小女孩
家庭都是甜蜜的?對於受虐兒童,可能有不同的感覺和定義。類似場景出現在2018得到坎城影展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當中。男女主角發現了可憐兮兮,長期被忽略,遍體鱗傷的小女孩,索性將她帶回家,餵她吃飽,好好的睡個覺,不料半夜小女孩尿床了!濃濃的尿臊味伴隨著濕答答的床墊,大人小孩人仰馬翻,在寒冷的冬天,真的是苦不堪言。
「對不起……」小女孩站在那裡,眼神無辜而惶恐。
第二天晚餐時,慈祥的奶奶神祕兮兮地掏出一個小罐子給小女孩,說:「吃了這個就不會尿床了。」
是什麼法寶可以治療尿床?竟然是鹽巴!不過在醫學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喔。根據歐洲小兒科共識指南:有尿床困擾的小孩,應避免在晚上攝取高蛋白質飲食或鹽分。看起來,老奶奶的好心建議,可能會讓孩子的尿床更加嚴重。
夜間遺尿(尿床)在兒童是很常見的,根據統計,5歲的兒童大約16%有尿床的困擾,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10歲有5%,大於15歲約只有1%到2%。
為什麼孩子會尿床?可能有以下原因:
●膀胱容量比較小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入睡之後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腎臟製造尿液減少。有些孩子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導致夜間尿量變多,導致尿床。
●便祕:慢性便祕可能導致括約肌功能產生變化,導致尿床。
什麼時候要帶孩子接受治療呢?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孩子已經7歲了仍持續尿床,或大於5歲的兒童因尿床造成社交退縮,自尊心降低,可考慮接受治療。
治療尿床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都可能感到壓力和挫折,但是要讓孩子知道:弄溼被單不是他的錯。也建議家長不要因為尿床而處罰孩子。治療的方式如下:
行為治療與生活型態改變:從傍晚開始減少喝水,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睡前解尿。
尿床鬧鐘:是連結在「尿濕感應器」的鬧鐘,感應器置於孩子的睡衣或是床墊上,一旦偵測到尿床了,就會發出鬧鈴聲。
藥物治療:如果行為治療、尿床鬧鐘效果都不理想,可以考慮藥物治療,包括抗利尿激素(desmopresin, DDAVP):減少夜間尿量,改善尿床症狀。
放鬆膀胱的藥物:如果發現小朋友的膀胱容量比較小,可以使用藥物來放鬆膀胱。
家庭的定義是什麼?經由婚姻、血緣、收養的而產生的共同生活組織。然而,這組合是和樂甜蜜的保證?相信每每看到社會新聞中受虐或不幸的兒童,都會有一種錐心的不忍。電影《小偷家族》顛覆了家庭的定義:毫無血緣的人一家三代卻能夠相濡以沫,和樂融融。或許這只是電影情節,但是珍惜我們的家人,關心和慈愛我們的子女,盡一切的努力讓家庭幸福,是立刻可以做到的。儘管歌聲不見得完美,讓我們繼續唱出那首:「甜蜜的家庭」。

鄒頡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副理事長
作者Facebook粉絲團:https://facebook.com/ericchou6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鄒頡龍/從「斯卡羅」 談「熱病」(瘧疾)
鄒頡龍/從《游牧人生》談冬日泌尿道保健
鄒頡龍/007特派員也用的「心臟電擊去顫器」
鄒頡龍/從《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談 「夢」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火戰車」談運動中的飲食補充
鄒頡龍/從電影《夢想之地》 談成人尿床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孩子的自白」 談預防兒童受虐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談病情告知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電影《茱蒂》談 失眠該怎麼辦
鄒頡龍/從電影「痛苦與榮耀」談獨居者如何保持健康
鄒頡龍/從電影「英雄教育」 談成人尿床
鄒頡龍/從「亂世佳人」 談午睡的好處
鄒頡龍/從「愛爾蘭人」談老年人用藥安全
鄒頡龍/面對新冠肺炎重症,誰能做出「蘇菲的選擇」?
鄒頡龍/從「寄生上流」 認識「咳血」
鄒頡龍/從電影「第一滴血」 談肌少症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鄒頡龍/那些漫畫教我的事
鄒頡龍/「捍衛戰士」不老 留意攝護腺困擾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化解「獅子王」的危機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幸福綠皮書》 有尿不能憋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花甲大人轉男孩》放屁穿越時空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歡樂滿人間」 感冒別上身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鐵漢克林伊斯威特 談攝護腺肥大
鄒頡龍/從光頭巨星布魯斯威利 談雄性禿
鄒頡龍/從「走音天后」 談唱歌的好處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