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公為何聽不到我講話?竟是50歲後這個能力最先下降所導致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黃達夫

黃達夫/醫界應讓民眾相信 提高健保費值得投資

台灣健保支付制度,最嚴重的謬誤是「論量不論質」。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健保支付制度,最嚴重的謬誤是「論量不論質」。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欣聞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啟動黨務革新三大任務,籌畫在五二○上任前,完成國家希望工程議題論壇,其中以「健康台灣」及「投資未來世代」最為迫切,要透過論壇為新政府的重點執政方針做好準備,來回應社會。

準總統主張通過原則性「健康憲章」設計不同年齡、性別、族群的健康照護政策,投資癌症新藥基金、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確保醫療品質,全方位推動「健康促進」政策。個人非常認同上述針對台灣當前醫療問題所提出的改革方向。

相較歐美日 台灣健保投資不足

近年來,台灣醫界及公衛學者討論最多的是,台灣醫療保健的投資相較美國健保支出占GDP的18%,歐洲多數國家約12%,而鄰近的日本及韓國約10%,台灣的健保投資則只有6.4%,顯然相對不足。

根據過去經驗,要人民繳更多健保費,並不容易。因此,要提升健保費率,須要政府的魄力及說服力去取得人民的認同。固然,錢不夠,醫護血汗,甚至出走,就不容易把照護的工作做得完善,全民就不會健康。可是,花了錢也不能保證人民就會更健康。要提升國人的健康餘命及癌症存活率等健康指數,則須要健保支付制度的重新規畫。

台灣健保支付制度,最嚴重的謬誤是「論量不論質」,譬如,慢性疾病的預防及控制,最重要的是,健康的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而不是抽血、檢查及吃藥。

可是,台灣的健保支付制度,卻完全忽視醫護專業的重要性以及醫師腦力、心力與時間的投入,只有檢驗、檢查、用藥及手術等有形的醫療處置才付費,而且,不論有沒有必要,做好或做不好,都照樣埋單。

結果,很少醫師願意做白工,花時間在病醫溝通,費心去了解病人飲食生活習慣的偏差,耐心衛教,也無法幫助病人改變他們的生活,病情就不容易好轉。

國人頻看病 醫療結果沒比較好

所以,儘管健保提供台灣人民便宜又方便的就醫機會,台灣人民平均一年看15次病。歐美國家人民看病沒有台灣容易,平均一年看三到五次門診,醫療結果卻沒有比台灣差。台灣健保實施已近卅年,台灣人民的不健康餘年愈來愈長,洗腎人口也沒有減少,仍然號稱「洗腎王國」。美國癌症死亡率自1991年逐年下降,台灣仍舊增加中。很值得台灣政府、醫界及人民省思。

因此,我建議賴總統賴醫師此次「健康台灣」推動,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確保醫療品質」,確保醫療品質不應是空泛口號,要有具體、科學的方法,更要有執行結果的評量。當醫界要求人民投資健保的同時,相對的醫界也要向人民承諾,醫界會以可測量的方法確保醫療品質,用數字讓人民看到國人健康提升。唯有如此,才可能讓人民相信,提高健保費率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健保費 醫療品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