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黃達夫

黃達夫/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圖/本報資料照片
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圖/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最近,媒體報導,新冠疫情讓存在感極低的感染科醫師,一躍成為電視明星。可是,記者卻發現,台灣正面臨感染科後繼無人的危機,近年來,台大、榮總的感染科每年大概只能收到一名住院醫師,而台灣最大的醫院林口長庚,甚至近六年來,只有一位新血。

自健保開辦以來,因為制度設計的謬誤,我早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用心、用腦診治病人的醫師會愈來愈少,但是,我萬萬沒想到,此刻,台灣醫療的崩潰,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健保給付 多為動手項目

報導中,台大副校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説,「嚴謹地説,要把許多感染管控的面向做得更好,應該是要更多的感染科醫師來幫忙……大部分醫院不願多聘感染科醫師的原因是,健保給付項目,以實際的操作,如超音波、內視鏡、開刀為主,感染科是『賣知識』難幫醫院賺錢。」在醫院績效支薪制度下,不能為醫院賺錢的醫師,薪水就少了!

然而,病人安全的保障是任何一所醫院最起碼的責任,因此,預防院內感染是每一所醫院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所以,醫院評鑑才會有感染科醫師與病床比的標準,目的是要落實「不對病人造成傷害的醫師誓言」。

醫院感控 一直捉襟見肘

張上淳教授說得含蓄,要把感控做得更好,應該要更多感染科醫師。用白話文説,就是台灣醫院的感染控制,其實一直是捉襟見肘的,醫療環境一直不是很安全的。

我上篇名人堂的文章說,「存活率高低,藏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其實很多無形無感的重要工作都藏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

譬如,當今癌症醫療的最高境界是多科整合的團體醫療,其關鍵在於多科的醫師以及相關的醫事人員,包括放射診斷科、病理科、腫瘤內科、外科、放射腫瘤科、身心科等醫師,加上臨床藥師、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社工師、營養師等,總共有十來位或是更多專業人員。

花時間醫療討論 像做功德

各專業人員每周固定要在百忙中挪出至少一小時,聚在一起看影像檢查、看病理切片、再由全部參與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其專業的意見,討論該周的新病人或是有新狀況的舊病人,取得共識後,再分工合作,進行治療。目的就是要為病人爭取最好的治療結果。

因為健保不給付動腦的程序,所以團隊討論,等於是每一位參與者,都是花自己時間為病人做功德。

精明的讀者可以算算,如果把這麽多人,每周一小時用於看門診、開刀、做內視鏡、超音波或貴重儀器如正子造影、核磁共振攝影的檢查,則不知會為自己、為醫院增加多少收入?

感染科恐後繼無人 警訊!

25年的健保,逐漸地,年輕的一代,看到用心、用腦照顧病人的前輩醫師的委屈,就愈來愈少願意選擇用心、用腦,處理複雜疾病的科別。如今,感染科醫師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這可是一個極為巨大的警訊。

健保給付 黃達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