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人命關天 醫事人員更應戒慎恐懼
最近碰到一位曾在住院醫師時期到過當初孫逸仙醫院受訓的醫師,在20年後,我問他當時感想,他說我要求非常嚴格,所以看到我會害怕。後來,再回來進修時,感覺就不一樣了!
在這同時,我接到一位與我共事超過20年同事的電郵,非常冷酷地批評一位年輕同事做事不認真、不夠努力。他說他之所以這麼直接,是因為他在和信學到的就是必須完全誠實。
誠實面對 避免再犯錯
這兩個事件,讓我反思。儘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醫師、護理師、藥師、技術師等,都免不了有不小心犯錯的機會,但醫事人員的錯誤可能影響病人生命。所以,醫療工作者必須凡事小心謹慎、不厭其煩。當有非預期事件發生時,一定要追根究柢,不可掩蔽。
因此,在每星期例行的「死亡與合併症討論會(Mortality and Morbidity Conference)」,雖然我從來不曾惡言責駡過我的同事,但是我要求每位同事都必須在不良結果發生時,誠實面對自己,不要辯解、不要找藉口,認真反省,從錯誤中學習。最重要的是,想出方法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尊重病人 培養互信感
和信醫院在醫護人員碰到醫療糾紛時,由院長室全責承擔,為同事解決法律、賠償等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努力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錯誤。萬一,錯誤發生時,我們也會真心誠意面對,做好事後處理,所以創院至今28年,我們只遭遇過兩件醫療糾紛,也因為我們並沒有犯錯,所以都獲得了勝訴。
在和信醫院,我們強調尊重病人,與病人培養誠實、互信的關係。醫師嚴守醫療準則,不做不必要的檢驗與治療。醫師更負有為病人衛教的責任,做任何處置都必須用心說明,才可能幫病人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策。當病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拒絶開刀時,醫師必須花更多時間或尋求其他專業,如藥師、社工師等協助,一起說服病人。
維護紀律 避利益衝突
其實,最難的是,當病人或家屬面對不治之症,卻沒有心理準備時,醫護人員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不久前,英國罕病嬰兒小查理(Charlie Gard)事件,就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案例。事後,經醫學倫理學家理性檢討,都認為這是一個很不幸的事件。
雖然,評論沒有指名道姓,直接譴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院的醫師,提供一個明知不可能成功的試驗性治療,燃起小查理的父母不切實際的希望,引起全球人關心,並募到可觀捐款,準備到美國接受治療。
有位專家明言這位提供實驗治療的醫師,不但藉此出名,而且醫院還可收取一筆不少的醫療費用,其實有利益衝突的問題。
回首,這28年,我自認很愛護同事,但是為了維護病人安全,嚴格要求醫學倫理與工作紀律。顯然在大多數的醫護人員眼中,我是個嚴厲而不是慈祥的大家長。雖然,與我對自己的想法不同,但是,我也接受了。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價值醫療 是醫界與民眾共同支持的時候了
胰臟癌、卵巢癌為何是無聲殺手?名醫曝仍令醫界挫折的原因
黃達夫/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黃達夫/存活率高低 藏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 再次證明預防勝於治療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新藥爭議 台灣如何面對
黃達夫/買房買車要比較CP值,買命呢?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