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病歷書寫 仍有改善空間
報載「台灣高等法院前庭長陳貽男的妻子,十年前撞傷頭部送到台大醫院急救仍不治,陳家向醫院求償一千兩百多萬元,二審判陳男敗訴,但最高法院認為須考量醫師是否已盡『符合醫療水準的注意義務』,且因醫療專業與病人間的不對等關係,應改由醫師附帶舉證,才能判斷有無過失,此判決理由引起醫界譁然」。
根據最高法院民事判決書,上訴人稱「醫師為具專門職業技能之人,其執行醫療之際,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就醫療個案,本於診療當時的醫學知識,審酌病人之病情,醫療行為之價值與風險及避免損害發生之成本暨醫院層級等因素,綜合判斷而為適當之醫療,始得謂符合醫療水準而無過失」。
一般而言,頭部撞傷,如果是顱內出血,可能因流血間斷而有意識清楚的時段,也可能在受傷後數小時至數日後才出現症狀,病況難以預測,所以須留院緊密觀察。這期間,應持續檢視病人,注意病情是否轉變並留下紀錄。如病人病情穩定而准其出院時,仍須叮囑病人有任何症狀產生時,須立刻返院檢查。
持續檢視病情 應留下紀錄
根據判決書,後來病人出現兩次嘔吐現象,那時就應即刻做斷層掃描,判斷是否顱內出血。至於治療結果,則與是否有過失無關,除非診斷出顱內出血後,手術安排有所延誤,或手術程序出了差錯。
我認為「不厭其煩,萬無一失」是醫療從業人員必須堅持的態度,醫護人員本就有責任,對病人提供當時公認最有效益的處置,並將其決策思維及所作所為完整地記錄在病歷上。
病歷不夠完整 待加強改進
事實上,病歷紀錄就是醫療訴訟雙方最重要的證據,無所謂舉證責任在何方。我必須承認病歷記載不完整,是台灣醫界通病,也是醫學教育必須加強改進的地方。我在醫院不斷地嘮叨了將近30年,到今天革命尚未成功,病歷書寫仍舊有很多改善空間。
另外,我一直很在意,也曾多次在媒體評論,為了鍛鍊住院醫師判斷能力與臨床技能,我們容許實習或住院醫師在第一線參與照顧病人,他們是在實作中學習,仍在接受訓練,所以,他們的所做所為必須在主治醫師督導下進行,主治醫師也必須為病人的治療結果負全部責任。
病歷沒有記載 在美會被告
看到此判例的報導,有位創院之初就進我們醫院的同仁說,20幾年前,我向醫院同仁強調病歷紀錄的重要性時,曾說過「在台灣好像病歷書寫得越少,讓人找不到犯錯的證據,反而不容易被告,但是在美國,如果病歷沒有記載,就表示你沒有想到,也沒有做到,被告的時候,就完全站不住腳了!」那番話她至今記憶猶新,這個判例就是一個教訓。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黃達夫/價值醫療 是醫界與民眾共同支持的時候了
胰臟癌、卵巢癌為何是無聲殺手?名醫曝仍令醫界挫折的原因
黃達夫/很多醫療工作 藏在健保不給付的地方
黃達夫/存活率高低 藏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 再次證明預防勝於治療
黃達夫/阿茲海默症新藥爭議 台灣如何面對
黃達夫/買房買車要比較CP值,買命呢?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達夫/從銀行衝業績 憂醫界道德危機
黃達夫/無效醫療不但浪費 也可能傷害病人
黃達夫/高金素梅用細胞療法抗癌…療效未知數,別當白老鼠
黃達夫/別讓醫護面臨「救誰」與「誰去」的考驗
黃達夫/病人安全 是醫療創新的前提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病人家屬 一封信給我的幸福
黃達夫/非必要的醫療值得嗎?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黃達夫/改善健保濫用 應看醫療價值
黃達夫/HPV疫苗接種 男女都最好趁早
黃達夫╱高齡病人的手術抉擇
黃達夫/昂貴儀器 沒提升癌症存活率…
黃達夫/重大醫療決定 務必尋求第二意見
黃達夫/達文西手術浮報案 透露了兩個重要的醫療問題
黃達夫/「聰明就醫」 日本能 台灣也能
黃達夫/醫療診斷 科技不能取代人性
黃達夫/質子治療沒比較好 心臟支架也沒藥物效果佳
黃達夫/貴就有用? 治療要看科學證據
黃達夫/戒菸、防空汙 遠離癌陰影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