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當我把溫熱毛巾蓋在眼皮上時,忽然覺得這動作有點眼熟,原來是當年70多歲還在開店做生意的父親,常把熱毛巾敷在臉上,幾分鐘後熱氣退了,家人立刻為他換上熱毛巾,之後他眨眨眼睛,一副很舒服的樣子。想當時父親大概也是瞼板腺退化導致乾眼症,憑著經驗想出這好法子。
更想起以前與70多歲的母親出門時,催促她動作、走路要快點,她回應:「等妳若老,妳就知道。」沒想到轉眼之間,自己也邁入70大關,不再輕盈矯健,終於覺悟,我正在走父母以前走過的路。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2019年65歲以上人口佔14.9%,即每七位即有一位老人。平均壽命高達80歲(男77,女84),表示如沒有意外發生,我可能還有13年的餘命,相當於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國中的時間,只是這段期間體能漸差,隨著老化而來的慢性病也可能逐一上身,那麼從初老到老老年的這一程要怎麼走?
當然,年老並不等於衰老,不僅每個人老化的速度不同,各個器官、系統老化的程度也不一樣,受到基因、環境和生活型態等許多因素影響,因此除了從父母身上看到自己的老年未來,也可從醫學新知中學習因應之道。
例如2019年10月在臺北舉行的「第11屆國際老年醫學會亞太地區」,為期五天,內容豐富,常有好幾個議題在不同會場同時進行,讓人分身乏術,而老年學(gerontology)、老年醫學(geriatrics)和老人福祉科技(gerontechnology)的進展更讓我深受鼓舞,對未來充滿希望。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澳洲紐卡索大學的茱莉.拜爾斯(Julie Byles)教授的演講。她主導一個從1966年開始的「澳洲婦女的健康研究」,其中一組是70至75歲的婦女,共12432位,每三年追蹤一次,評估其是否有慢性疾病以及走路、上階梯、提日用品或重物等體能,到了2011年有5928位存活者(85至90歲)。發現其中14%(839位)的體能極佳,在15年間只有少許退步。經由統計分析,發現老年時還維持極佳體能者,與其在初老時就多運動、不肥胖或過重、不抽菸、會處理收入以及高教育程度有相關,其中以運動最為顯著,因而活到了老老年縱使有慢性病,但並不失能。
大會中老人福祉科技的發明,如來自丹麥簡單有趣的運動器材,激發老年人的運動動機、提供安全有效的運動方式;以及遠端科技和各種輔具的研發等,更可培養老年人獨立自主的能力,減少照顧者和社會的負擔。
正如拜爾斯教授所說,戰後嬰兒潮的前段班已邁入70大關,銀髮閃閃,如能努力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健康如金,就能穿「金」戴「銀」的步入老老年。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劉秀枝/回到未來,與自己對話
劉秀枝/如果永遠有明天
劉秀枝/易被忽略的後循環腦中風
跑錯餐廳、記錯日期是失智前兆?名醫揭關鍵症狀
劉秀枝/突然的失憶,我失智了嗎?
劉秀枝/70歲後可以有怎樣的人生?
劉秀枝/憂心COVID-19?別忘健康生活型態這道有力防線
劉秀枝/現代銀髮族常超乎你的想像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