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元氣周報/劉秀枝】
45歲的陳先生(化名)三年前發現有高血壓,但一直沒服用降血壓藥物。某日上班時突然頭痛,意識模糊,右手出現陣發性抽搐,立刻送醫。其血壓高達220/140毫米汞柱,腦部掃描發現左腦出血,且後側大腦、視丘、腦幹和小腦有瀰漫性水腫病變。經過積極控制血壓和腦水腫,病情進步後出院,診斷為後側可逆性腦病變症候群,乃因高血壓使腦血管的自主調控機制失常,血腦屏障瓦解,造成腦水腫。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除了少數的次發性高血壓(如腎動脈狹窄或嗜鉻細胞瘤造成血壓升高),大都是原發性高血壓,且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率提高,需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高血壓初期常沒有症狀,只能靠定期量血壓來偵測。
有人覺得血壓雖高,因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又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肯服藥。但高血壓卻常以來勢洶洶的併發症來表現,如腦中風(包括腦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和冠狀動脈心臟病,還可能引發腎臟病變,而且也是老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當然,服用降血壓藥物並不一定能完全防止這些併發症發生,但卻可以大為降低機率,而且是舉手之勞。因此我每次聽到有人因高血壓不治療或控制不佳而發生併發症時,就不免痛心,像陳先生如果血壓控制得宜,也許不會發生腦水腫,不但免去病痛,也可以減少醫療支出。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士出差忘了帶降血壓藥物,幾天後因腦幹出血而去世,留下一家老小,令人不忍。最幸運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司機有高血壓,不曾服藥,在高速公路開車時突然左手左腳無力,立刻把車子停在路肩,乘客有驚無險。送醫後,發現右腦出血,雖然生命無礙,但不太靈活的手腳已經不能再當司機了。
一位四十歲的朋友認為只要多運動就可以把血壓降下來,而不願服藥。有次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突然腦出血,幸好及時送醫,且出血部位不大,康復以後就按時服藥了。飲食少油少鹽、不過重、多運動雖能幫忙降血壓,但如果血壓還高時,還得靠藥物幫忙。
當然要把血壓控制好,也不是那麼容易,醫師要從五大類降血壓藥物中,選擇一個合適藥物,並調整劑量。我在門診中曾遇過一位罹患高血壓的男士,開給他利尿劑,他覺得疲倦;換成乙型阻斷劑,令他性功能不佳;改服鈣離子阻斷劑,又造成腳腫,最後終於找到醫病雙方都滿意的藥。根據文獻,初次服用降血壓藥物者,一年後約只有一半的人還繼續服用,可見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決心。
WHO的2009年全球統計資料顯示,51%的中風和45%的心臟病因高血壓而起,且高血壓居死亡率的危險因子之冠(佔13%),讓我們認真的看待這可控制的疾病吧!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
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