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劉秀枝

劉秀枝/如何面對阿茲海默症─瞭解它、面對它、遠離它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元氣周報/劉秀枝】

為何要面對阿茲海默症的挑戰?因為只要活得夠久,人人有機會。根據2006年發表的美國弗來明罕研究,追蹤4897位55歲以上居民長達51年,發現終其一生,女性每5位就有1位、男性每10位就有1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可是雖然知道有機會,但無法確切預知哪些人會得到,就好像知道有敵人,但不知敵人在何處、何時來,因此只有時時備戰,如何備戰?可由三個層面來看。

一是知彼知己,認識阿茲海默症,才能有因應之道。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患者的大腦有類澱粉斑的沉積,神經細胞內有神經纖維纏結,造成大腦退化,而出現記憶力和其他認知功能減退,病情逐漸嚴重,病程可達8至10年,終至無法照顧自己。雖然目前有乙醯膽鹼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但只能讓部分患者減緩病情,不能根治。

自覺或覺得家人記性有問題時一定要先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因焦慮、憂鬱、正常老化、輕度認知障礙而起,不見得是失智症。而且失智症也並不一定是阿茲海默症,也有可能是血管性失智症等其他疾病所造成的。就是得了阿茲海默症,在早期時,還有三、五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規畫,安排生活,珍惜當下,與家人相處等,而且新藥研發蓬勃發展,可考慮參與新藥臨床試驗。

一位70歲的女士長年悉心照顧她94歲的母親,我問她會不會害怕得到阿茲海默症?她說照顧母親,一路走來,看著母親的心智逐漸退化,曉得是怎麼回事,心理有準備,也就沒那麼害怕,反而是擔心有朝一日,晚輩是不是也會有耐心、有時間來照顧她。

這就觸及第二層面,阿茲海默症的照顧者,常常就是最親近的配偶或子女,不僅要瞭解病情,照顧技巧還得隨著病情逐漸加重而改變,需走入患者的時光隧道,扮演不同角色,而常會精疲力竭,像個隱形病人。因此照顧者必須有紓壓管道,適度喘息,請家人分攤工作,參加支持團體和尋求社會資源。

第三個層面是積極打造一個沒有阿茲海默症的未來。除了小於5%的自體顯性遺傳外,阿茲海默症的真正病因目前並不清楚,因此只能從其危險因子著手。受教育或多動腦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之道,多運動、清淡飲食、豐沛的人際網路和控制高血壓、血糖等血管性因子也有所效果。

根據研究,腦內的類澱粉斑和神經纖維纏結早在二、三十歲時就開始沉積,數量愈積愈多,多到大腦不能負荷時,才出現失智症狀。因此受教育或多動腦主要是增加我們的知能存款,以便將來經得起阿茲海默症的提領,而且必須在年輕時就開始存款,積蓄才會豐厚。

幾天前,我在台中科博館演講「生命如何面對阿茲海默症的挑戰」,看到滿座的高中生以此為課外教學,很高興年輕的生命已經開始關心如何面對阿茲海默症的挑戰。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