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尿褲當輔具 失禁 別怕走出去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報導】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提升老年生活品質是「活躍老化」關鍵。然而根據調查,國內65歲以上人口自述有尿失禁的比率,男性4.8%,女性已達到15.5%。
從害怕失禁 到恐懼出門
尿失禁不會致命,但不僅損及尊嚴,且對生活造成影響。多數尿失禁患者因為頻尿,出遠門考慮如廁問題,最終不敢出門,對於社交生活影響甚鉅。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活躍老化,目的在於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並且強調應該積極參與社會。試想,一位因為尿失禁而足不出戶的老年人,如何有效參與社會?
女性失禁 多可運動緩解
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表示,失禁大約可分為骨盆肌肉鬆弛的「應力性」、膀胱無法有效排出尿液的「滿溢性」、以及因為膀胱附近神經受損的「急迫性」數種。
蔡樹衛表示,女性因生產、骨盆腔退化等因素,多半是罹患應力性尿失禁,可透過凱格爾運動緩解;男性則因為攝護腺肥大,多數是滿溢性尿失禁,凱格爾運動幫助有限,但能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
使用紙尿褲 是為生活自立
無論是哪一種尿失禁,只要會影響日常生活,都可以考慮使用紙尿褲。國內對於成人紙尿褲的印象停留在嬰幼兒紙尿褲,接受度不高,但台北醫學大學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李劭懷認為,不妨把成人紙尿褲視為一種「輔具」。
李劭懷表示,輔具可以視為生活自立支援、照護負擔減輕的工具,使用上心裡才不會覺得有損尊嚴。
部分上了年紀的尿失禁患者,一提到要包尿布,就覺得好像小孩子。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主委蔡娟秀表示,將紙尿褲視為輔具後,不應該以包覆為主,而是應該考量個人,做客製化選擇。
紙尿褲種類 視行動力選擇
目前市售成人紙尿褲分為黏貼與內褲型,除了經濟考量,也應該注意需求。蔡娟秀表示,成人紙尿褲的選擇,必須考量上廁所的頻率及尿量。
蔡娟秀表示,內褲型的優點在於美觀,成人接受度高,可搭配尿片使用,不一定每次都得替換整件紙尿褲;黏貼型紙尿褲,客製化程度就沒有內褲型高,但費用較為親民,是最大優點。
市售內褲型可以透過外層紙尿褲,搭配內層尿片的方式來組合,蔡娟秀建議,在老人家還可以行動時,內褲型紙尿褲就像一般內褲,穿脫方便,比較不需要旁人協助;至於臥床長者,黏貼型可以減少更換困擾。
自我訓練 失禁可以治療
將成人紙尿褲視為輔具,優點在於不是把尿失禁當作無法治療的疾病,而是可透過自我訓練、治療,慢慢減緩失禁的頻率。換句話說,要讓失去生活能力的患者,藉由紙尿褲勇敢站起來、走出去。
「不敢走出室外,失禁最後也會變成失智。」蔡娟秀就說,對於排斥使用紙尿褲的患者,需要親友鼓勵,自己也要建立正確觀念。
輕度失禁 盡量跑廁所
李劭懷就說,輕度尿失禁還是鼓勵盡量跑廁所,除非中、重度不良於行,只好完全依賴成人紙尿褲。李劭懷表示,日本經驗將成人紙尿褲視為與住、行相關的產品,設計上也比較美觀,沒有病態的感覺,長者較能接受,相信這類商品會隨著社會進步以及老年化,愈來愈多。
紙尿褲只是一種輔助,協助長者接觸社會,多活動,讓長者有尊嚴地走出戶外,家屬最該避免的是,讓老人包了尿布就把老人遺忘的心態。
▇ 使用紙尿褲的皮膚護理
蔡娟秀提醒,無論是內褲型或黏貼型紙尿褲,都要注意皮膚浸潤情形。由於尿液偏鹼性,皮膚要以弱酸性清潔劑清洗,才能清除尿素味道,經常更換,避免濕疹。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翻轉腳本/向外求援 原來家門外仍有愛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張慶光/晚霞依舊燦爛
長者進食易嗆咳 食物泥仍有風險
剪碎食物還是嗆到?台大醫院吞嚥專家出書助長輩享美食
長者邊吃邊咳吞不下 5種訓練有助進食
禁長照探視卻鬆綁邊境 家屬炸鍋:政府監禁弱勢長者
長者功能異常? 6大指標可評估
張慶光/山才爬一半 不要急著下山
照護成本增 「社區式照護」成趨勢
低溫來襲!住家仍要保持通風 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天冷泡熱水澡其實增心臟負擔 醫籲留意泡澡時間:就像泡湯一樣
阿嬤不用坐地上洗澡了 二手輔具助弱勢高齡身障生活
加強肌耐力 銀髮族也需做重訓
75歲超狂阿伯伏地挺身、倒立都OK 1周5次這樣練
長輩春節出遊 防跌5要點
長輩「最常跌倒」地點曝光!超過一半都在這
張慶光/給高齡者安全回家的路
醫病天地/陪長輩玩鏡子遊戲 延緩失能
若要納長照 學者籲給移工後援
「服務表格化 失去溫度」 副市長變照服員不滿長照2.0
失聯移工5.5萬人 家庭看護最多
誰來照顧我爸媽3-2/勞衛各自研究 學者籲進入深水區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