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急速老化。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3月底台灣老年人口比率超過14%,正式成為「高齡社會」,預計2026年會與日韓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有鑑於此,「長期照顧服務法」在2015年5月5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長照十年計畫(長照2.0)更自2017年起實施,由原規劃的保險制改為稅收制,長照基金來源包含遺贈稅、菸稅、房地合一稅、菸捐、政府預算撥充等。
但依照衛福部最新「長照服務發展基金收支報告」顯示,我國失能人口在2026年超過百萬,2027年時,現有的長照基金難以支應長照制度,恐面臨破產。也引發外界議論,長照不推保險制活得下去嗎?有學者表示,長照目前的服務量仍不高,經費短期內看似夠用,但未來照護需求一定上升,為求長遠發展,仍建議保險制並可參考健保經驗;但也有學者認為,長照目前稅收仍算穩定,真要討論制度,應留待選後討論。
前照護司長、台大護理系兼任副教授鄧素文表示,台灣已是高齡社會,每個家庭中都有長輩,疾病、失能、失智免不了。她認為現在的服務量並不高、執行率低,預算看似充裕,是因為有些長輩不符補助條件、或仍是由家人照顧, 但未來長照相關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且照服員等專業人員的不足就會顯現。
鄧素文說,目前長照基金來源是靠菸稅或政府預算等,但政府各類補貼大,仍會用在刀口上,如果稅源沒有增加,經費早晚用罄。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健保經驗相對可靠,長照若採保險制,雖增加民眾負擔,但可確保基金穩定,政府、雇主、民眾負擔比例可再討論、需尋求社會共識外,也落實使用者付費概念。此外,補助時應設訂出更好的排富機制,中低收入者則由政府支付,讓照顧真正落實。
家總常務理事、文大社福系教授陳正芬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院報告時曾表示,目前長照稅收穩定,應至少五年無虞,而這也是蔡英文總統的政見之一。
陳正芬說,保險可分擔風險,長照保險制一直以來都是討論的選項之一,保費由於是透過人民納保機制,便可保證財源穩定,亦落實保費收支連動機制,可使國家財政預算不因此過度排擠。但檢視世界各國,長照的財源來源不一,並非全都採保險制度,因此仍建議經費運用應量入為出外,制度上真有疑義,可留待選後再討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