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高錕,光纖之父,獲諾貝爾物理獎
中研院院士高錕,終其一生致力於光纖通訊,被譽為光纖之父,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但現在的他罹患失智症,模樣就跟一般失智老人一樣。高錕夫人黃美芸下午在一場專題演說中感嘆,要是自己能早些認識失智症,就能早點幫助夫婿。
在夫人陪同下,罹患失智症多年的高錕近日抵台。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失智症,黃美芸接受國科會邀請,下午發表專題演講「失智症對個人及家庭之衝擊」為題。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指出,高錕教授努力奮鬥歷程,足以成為國內學子的榜樣,儘管不幸罹患失智症,但高夫人化悲痛為力量,站出來呼籲世人應重視失智早期徵兆,讓人欽佩。
黃美芸感傷地說,夫婿2003年罹患失智症,但之前幾年,他常忘東忘西,出門前總是找不到鑰匙及錢包。家人本以為只是迷糊,還會開他玩笑,完全沒想到這就是失智症的前兆。
黃美芸指出,當時全家人都認為高錕是個迷糊教授,這些迷糊應該都是正常老化與健忘,直到失智症狀越來越嚴重,她陪夫婿就醫才發現失智症,但已經太晚了。
得知先生罹患失智症時,黃美芸簡直無法置信,滿是憤怒與難過,儘管先生身體健康,人就在身邊,但她感到另一半的靈魂不見了,就像是陌生人。
眼看著自己心愛的人逐漸改變,從一個天資聰穎、敏銳機智的全球知名科技教授,變成失智症患者,剛剛才說過,轉個身馬上就忘記,連家人也都快認不得,讓黃美芸相當痛心。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遺憾沒能早些認識失智症,是許許多多的家屬共同的心聲。這次高夫人就是希望藉由自身慘痛經驗,喚起民眾對於失智症的重視。
能夠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智商應該遠高於常人,經常動腦筋,為何還會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協會顧問劉秀枝教授指出,多動腦、多唸書確實可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生,但不可能百分之百預防。她也說多唸書、多動腦,能夠提高「知能存款」,有效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時間,並降低症狀。但如果這個人原本就會罹患失智症,儘管多動腦筋,常與人互動,還是會罹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