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摘自博思智庫《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作者蔣曉文】
評估是否要將病患接回家居家照護時,有幾項重點需要審慎考量。
一、自己家庭的人力與能力是否足夠?
如果家庭成員只有一、兩名,也不符外籍看護申請條件,而其中一名又需要出外工作,剩下的另名成員是否願意肩負起全天照料的責任,又是否能承擔大量、迎面而來的壓力?相反的,如果家庭成員人數眾多,彼此能夠分擔協調照料責任,同時又能互相給予支持,那麼對於病患跟家屬,都會是一個比較良好的照顧環境。
二、家庭及社區的支持系統好不好?
家庭或社區是否擁有良好的支持系統,也是評估是否適合居家照顧的其中一項重點,家庭的支持系統包含了經濟狀況、親友支援以及照護者和病患彼此間相互適應的情形;而社區是否擁有良好的長照資源可供申請,有無課程可以使病人在平日學習中,互相參與交流,都是考量重點之一。
三、環境適不適合居家護理?
住宅的環境合不合宜,是照顧過程是否安全,最關鍵的因素。如果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住宅有沒有電梯能夠讓他往來室內外,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居家環境能不能設置扶手,建立基本的無障礙空間;雜物是否太多,會阻礙進出和有絆倒危機,考量完這些,才能讓病人放心入住。
四、病患失能的程度跟狀態?
如果病患尚能維持一定的自立能力及安穩情緒,在照料上會相對輕鬆;而如果病患處於失能程度很高,幾乎無法行動的臥床狀況,雖然需要專人隨時左右陪侍,擁有固定照顧步驟,但也較不會耗費心神跟壓力。
相比之下,意識界於清楚到不清楚,行為舉止時常躁動的病人,則會帶給家屬相對大的壓力,因病人雖然有自主能力,卻處在認知功能不全的狀況,因此更容易產生危險。
居家照護必知的食、衣、住、行四件事!
當進行居家照護前,必須要理解最重要的一件事:「生活行為比復健更有效」,出院到回家,正好是病患建立生活的最好時機,一旦拖延,對於生活積極的企圖也可能變得低落,導致原本能自主進行的日常行為,反而再也學習不起來。
同時,重建日常行為流程,也能幫助病人與照顧家屬之間,早點習慣彼此的「新生活模式」。
一、食:營養與用藥安全
失能、失智的病患依據疾病類型不同,會有不同種需忌口的食物,假如有缺乏鈣和鎂的問題,可以透過多吃蔬菜和小魚乾都能解決鈣質不足的情況;老年性貧血的病患,則可以透過一些營養豐富的高湯燉品或紅棗、白木耳等中藥材,來增加蛋白質和鐵質的攝取。不管是全穀雜糧類、奶豆魚蛋肉類、蔬菜水果類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都要好好確實地進行分配,均衡的分入正餐之間,才能避免營養失衡。
有些病患的病況十分複雜,失能的情況內,可能還包含了許多併發症或特殊疾病,往往一個疾病後面,還伴隨著許多併發症,出院前需事先跟醫院確認,住院前、出院後的用藥是否有特別需要注意跟禁口的部份,正確的依照醫囑使用藥劑,不亂服藥,才不會造成用藥重複和互斥的問題。
二、衣:身體衛生與併發症的預防
居家照護的病人由於行動不便,回歸日常生活的第一步,可能就會遭遇到更衣、沐浴的困難,家屬從旁協助,選擇正確、方便的衣物,才能順利完成穿換過程。一般常見的衣著選項,大多為開襟式的上衣或寬鬆、有彈性的褲子,方便家屬一人換穿。
另外,身體的衛生清潔部分,患者的口腔清潔,時常是照顧家屬忽略的地方,固定的翻身、尿布時常更換,在清潔上要加倍注意,才能避免褥瘡和濕疹的發生。
三、住:確認家裡環境有無障礙物或雜物出現?
原本的住家,畢竟不是為了長照需求而打造,因此,當迎接患者回來家裡時,也要特別注意到家裡的一些小細節,營造出安穩、健康的居家環境空間。
失能或是半失能狀態的長者,回到住家中,最容易碰到的就是絆倒危機。因此,居家生活中的任何障礙物、會導致滑倒的浴室地板,都要仔細的改造成適合的無障礙空間。延長線,電線應該收拾整齊並固定在牆角;若有輪椅或行動馬桶等輔具,收拾時也應擺在靠進牆邊的位置,避免患者絆倒。家具上,則是避免使用有輪子、移動式的櫥櫃;而溼滑的浴室地板,則可以加上防滑地墊,增加抓力。
乾淨、明亮、清潔的住家環境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病患長期居住在家中,居家環境的好壞,等於是他漫長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份,因此,照護住宅的環境,比起一般住家更應打造的明亮清潔。除此之外,如果是患有失智症的病人,對於空間感和色彩較有辨識障礙,避免使用複雜的裝潢和色彩,才不會造成失智症患者的焦慮不安,而適當的接觸陽光和照明,也能減少落日症候群、減少憂鬱和增加鈣質吸收。
另外,行有餘力也可加強門窗隔音設備,減少室外或大馬路上的噪音出現,提供一些鳥鳴或復古輕音樂於房間,都有助於臥病在床的患者,穩定情緒的功能。
四、行:確認需要哪些輔具?要買、還是要租?
身體的照顧完善外,心靈的照顧也要完善,盡量鼓勵病患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和自立能力,有助於增強身心的活躍。然而,外出的安全也需要特別注意,行動不便的病人外出時要特別防範腳步不穩、跌倒的危險;而失智症長者則一定要戴上姓名手環或GPS定位系統,避免走失;也可額外輔以輔具協助行動。
輔具的購買可與醫護人員進行討論,各縣市政府依患者狀況也有輔具補助申請。如果考量到日後失能恢復的機率高;已經決定選擇居家安寧;甚至是還在等申請補助下來,以上這幾種狀況出現時,可以考慮暫時租用輔具,等到有需求時再行添購。
如何申請輔具?身心障礙手冊是關鍵!
申請輔具補助,首先必須先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這部分可以請復健科醫師協助開證明,床跟輪椅目前都可申請補助,每兩年可申請三種器材,至於適合什麼樣的床、什麼樣的輪椅,挑選的過程都會有社會局派人評估跟建議。
由於補助的申請流程比較長,往往都會拖上兩、三個月,建議家屬先購買好輔具之後,再請廠商開立收據,等到社會局核發通過,補助才會入帳。由於政府的補助金額有限,因此如果購買價位較高的行動輔具時,沒有辦法全額補助,有些家屬喜歡一次買就到位,購買品質好一點點的設備;而有些家屬考慮到照護金額的龐大,在挑選上則是以補助金額為主,這些在購買和申請時,都是需要詳加考量的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