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在哪裡?1/4長照家庭 重擔1人扛
聯合報長期關注熟齡社會,願景工程自二○一四年起推出「活躍老化系列」,活躍老化1.0至3.0透過全台第一分百歲人瑞大調查等,深度剖析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的各種面向;去年「活躍老化4.0/錢進長照路」,期許政府別讓照顧重擔造成兩代同垮,今年推出「活躍老化5.0/長照沒有英雄」。
手足分工 最易引爆照顧難題
「長照沒有英雄」透過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合作「家庭照顧分工經驗調查」、深度訪談、名人現身等,走進照顧者家門,發現他人以好意為出發的關切及介入,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手足分工是最易引爆的照顧難題,許多照顧者有難言苦水,但為了家庭和諧不願面對鏡頭。
承擔他人評斷 照顧者常常懷疑自己
長照歷程像一場看不見盡頭的馬拉松,其實我們認為,每位照顧者都是英雄,他們竭盡己力,以生命歷程換取長輩安老,但在傳統孝道、社會觀感的壓力下,照顧者也必須承擔他人的眼光與評斷,因而自責、挫折,甚至懷疑自己。
若大家都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想像別人,或提出難以企及的照顧「典範」,照顧者永遠無法成為典型的英雄。照顧本身高度耗費心力與勞力,我們主張,照顧沒有典範或英雄,每人每家各依其所能,不求偉大,但求盡力,就是最好的照顧。
「家庭照顧分工經驗調查」更是本土第一分檢視照顧樣態與探討家庭分工、決策的調查,調查顯示,每位被照顧者平均有九位家人,但實際投入照顧者僅二點七人,不到三分之一;未把長輩送到機構的照顧者中,面對照顧分工,近四分之一表示只能一人獨力承擔。
同時要照顧兩人以上 高達三成
調查也發現,同時照顧兩人以上者有三成,顯示家庭面臨照顧不只一人的風險。家人自己照顧仍占大多數,平均每天照顧十四點八小時,逾半數高達十八小時至廿四小時,是精神與體力上沉重的負荷;一位被照顧者平均要用掉一個月三萬二千多元,形同一位社會新鮮人已很難養得起一位老年人的照護需求。
老老照顧是普遍現象,家庭照顧人力不足,實際照顧重擔大多落在伴侶身上,配偶成為照顧者比率有百分之六十一點九,其次是兒子或媳婦、女兒,各占三至四成。照顧樣態以失能者最多,約四成五,但失智者與失智合併失能者超過四成,加上失智照顧難度高,失智對照顧者帶來的挑戰不容輕忽。
鬆綁傳統孝道 長照才可能走下去
「孝道」已幾乎成為強調在家、在社區老化的長照2.0的主旋律,但衡諸高速高齡化等社會改變,我們建議,鬆綁傳統孝道並引入更多資源和支持,長照這條路,才可能繼續走下去;透過家庭照顧協議與全民長照教育,鼓勵家庭建立協商與決策長照分工機制,讓長輩安老,家人凝聚。
民調委託聯合報系民調中心於五月十六日至廿八日進行,接觸二四一五家戶,受訪者為曾經或正在照顧家人者,共六五二人;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點九個百分點,調查以全國廿二縣市住宅電話隨機抽樣。
受訪者平均近五十七歲,四十歲以上占九成,近六成學歷高中以上,與被照顧者同住者占五成四;有全職或兼職工作者也有五成四、一成七未就業、退休者二成九、已婚者七成,四成為男性,六成為女性,被照顧者年齡平均七十八點一一歲。
聯合報今起連四天刊出「活躍老化5.0/長照沒有英雄」系列報導,數位與影音作品於網站及行動載具同步呈現。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迎接高齡社會 樂齡自立生活展示中心以各式輔具推動長者自立生活
家有牙口不好的銀髮族 營養師傳授飲食小撇步
中風該怎麼復健?5招手臂動作訓練 在家就可以自我復健
做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碩士居服員:越少人願意投入,你就知道它非做不可
家庭醫師來我家!嘉義縣推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照護
張慶光/為自己的老後負責
母親過世後,她終於能為自己而活!一張遲來的婚紗照,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銀髮族怕摔倒 可測肌肉量預防
高屏東獨老人數多 生活風險高
家人中風開銷要多少?他曝花費大嘆:不知這樣是在活什麼
家庭照顧者壓力大 社工師籲多愛自己一些
照顧90歲失智丈夫心累 奇美醫讓78歲的她喘口氣
長照住宿式機構少一構面不補助 陳時中:妥協空間不大
觀察站/穩住家庭 移工來源應多管齊下
人蛇集團嗅到商機…移工搶手 高價誘當黑工
印尼移工輸台大塞車 「現在要再等2到3個月」
限制印尼移工爆看護危機 彰衛生局建議申請長照2.0
醫病天地/老人家只吃粥 小心肌少症
父母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他們?諮商心理師給「假性孤兒」的自我照顧法
女性長照病床常供不應求 醫師:愛護自己從放空做起
每天洗澡有風險?專家:每年有將近2萬人因此喪命
為失智媽媽創業 科技人讓愛延續
「每個月給你錢,還照顧成這樣...」 最易惹怒家庭照顧者的十大困擾句
「由家人照護最好」是迷思!醫師:看護是專家的工作
護理之家1床難求 北市恐等4年
大學畢業就得照顧失智嬤 她靠據點找到工作兼照顧方式
24歲孫女獨自照顧失智嬤 笑談與老室友相處訣竅
缺床危機回響/腦傷等嘸病床 1個月換1醫院
張慶光/你「退」了 但是你知道如何「休」嗎?
老人跌倒率高 物理治療師兩招教你評估長輩跌倒風險
猜你喜歡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扁媽跌倒後健康惡化病逝!「跌倒」為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這5招預防
一張圖看國內血荒多嚴重 高雄捐血中心最慘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大甲高中校外教學爆群聚感染! 15師生腸胃炎3人感染諾羅病毒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市售豌豆莢、甜豆莢殘留農藥嚴重! 專家教「洗菜秘訣」別傻吃農藥
打針怕痛怎麼辦?研究教你讓打針時疼痛減少40%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美國牛舌驗出弓蟲感染 逾1公噸遭邊境攔截
惹怒醫界 楊志良再批雙重標準
院長講堂/重視培育人才!高榮院長林曜祥「沒在SCI登文章,我不會讓他當主治醫師」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鍾沛君自曝長輩不贊成公布病情 兩原因讓她坦然說明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在家安老的保肺之道
朱俐靜淚訴罹患乳癌 初期痛到爬不起來:每天都崩潰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