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最多的是我,被父母抱怨的也是我…手足不平等的照顧關係
安如的父親退休後手頭上可使用的金錢也不多,為了順利離婚每月都還需要付不少贍養費給前妻,要說這一塊,安如的父親,還真是屬於「下流老人」的危險族群了。
安如的父母的身體狀況都不好;一個有多年的重度憂鬱症病史,一個則是多種慢性疾病在身。兩人離婚後,對安如來講,照顧壓力真的是倍增,安如無法分身同時照顧父親與母親,變成需要多請一個看護,另一個再由自己照顧。
「兄弟姐妹裡面只有我是照顧者」這種困境,經常會因為手足之間的身份落差而變得更加嚴重。
造成身份落差的因素,包括有經濟能力、社會地位,有無自己的婚姻或家庭。另一個因素,則是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對待孩子的不同方式,也可能間接導致這樣的現象。
另一方面,臺灣近年人才外移趨勢加劇,不少人轉往國外發展,甚至定居。只要兄弟姐妹之中,有人在國外工作生活,照顧的重擔就會很自然地落到留在家鄉的手足身上。因為他們在異鄉打拼,所以即使無法履行照顧責任,也是必然的,沒有人會責怪些什麼。反觀留在家鄉的兒女,要承擔的身心壓力就大得太多了。
安如繼續說道:「能花錢解決的都還事小,最痛苦的是他們兩個都輪番丟情緒垃圾給我!我好羨慕哥哥都不需要面對這些!」
仔細探究安如口中所說父母丟出來的情緒垃圾,我想,這對任何一個身為照顧者的子女來說,如果只單單靠自己,都會是一個很難調適的情況。
「他們彼此互相抱怨,明明就已經離婚了,還是不斷講到之前對方對自己有多不好,自己有多辛酸。加上生病的身心煎熬,動不動就對我發脾氣。要不就是在我面前掉淚,說哥哥多優秀,哥哥是無奈在新加坡工作,但我是沒出息所以陪著他們!偶而只要一不順他們的心,就開始攻擊我,說我不孝,哥哥比我好太多倍。」
父母抱怨另一半,多少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這與孩子本身是否成年,或父母是否已經離婚無關。
通常,在這類家庭裡面,父母提到兩個孩子時的情緒,顯然是相當矛盾的。因為他們通常不會對身為唯一照顧者的子女,給予適時的感謝或讚許,反而是將這個孩子當成負面情緒唯一的出口。
他們口中稱讚的,總是那一位一年回來一兩次的「天邊孝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距離遠,父母親把思念化成了讚許。反倒對眼前長期付出的孩子,視而不見,吝於給予感謝。在長期的壓力與不被肯定之下,對身為唯一照顧者的子女而言,是很難說服自己繼續照顧父母的。
38歲的安如,更說自己一點也不敢結婚,每次女方提及婚事,自己就會先逃避。「就跟她提分手啊!我已經要照顧兩個『大孩子』怎麼可能敢再生自己的孩子啦!」
安如的父母,其實是很幸運的一對,因為安如的確是犧牲了大部分的時間、夢想、感情,來換取父母老年生活能夠安穩,有人陪伴。對安如來說,雖然稱不上樂意照顧父母親,但他內心裡面總覺得無法放下老邁、離婚且長子已經離家的父母。
如果你像安如一樣,是家中兄弟姊妹裡唯一能夠照顧父母的人,請你給自己一點掌聲,當你的兄弟姐妹無論何故而不能與你一起分擔照顧責任時,至少你要能夠看見自己的付出。
你的父母,也許也困在他們自己的情緒裡,所以總是對你有一些責怪,拿你和其他手足做比較。
這不是你的問題,你的父母所看見的你,很可能只是有偏誤的你。
重要的是,生活中有沒有人能夠幫助你,看見自己的價值?付出背後具有的意義?
建議你,可以選擇一個具有支持力的團體,透過團體的力量相互支持;例如:選擇一個專業的心理師,透過諮商覺察內心、找出對策;或是選擇能夠提供照顧服務的資訊平台(像是愛長照),了解有哪些喘息資源可以利用等等,透過各種方式來減輕照顧的身心負擔。
但請千萬記得,不要只是你自己一個人,或是拉著身旁的親友一起陷在照顧者的複雜心情裡。
因為願意擔負照顧責任的你,本身已經不容易,盡量將它當作學習、覺察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讓原生家庭再次傷害你,陷入無法逃脫的命運之中。
社會上願意支持你、陪伴你的人很多,只要你願意勇敢說出來,走出來,為自己發聲,不要獨自一個人承擔。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用Line問長者量六力 檢測防失能
解開照顧枷鎖回響/失能長者住機構 補助將提高
解開照顧枷鎖回響/月付10萬找嘸看護 「老顧老」增多
解開照顧枷鎖回響/疫下無援 照顧者苦撐
願景回響/疫情期間照顧者壓力倍增 衛福部應正視
願景回響/又見照顧殺人 疫情壓垮長照壓力鍋
願景回響/薛瑞元:提高機構補助 別用孝道綁架年輕人
有打有保庇 阿公阿嬤疫苗打好打滿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翻轉腳本/向外求援 原來家門外仍有愛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張慶光/晚霞依舊燦爛
長者進食易嗆咳 食物泥仍有風險
剪碎食物還是嗆到?台大醫院吞嚥專家出書助長輩享美食
長者邊吃邊咳吞不下 5種訓練有助進食
禁長照探視卻鬆綁邊境 家屬炸鍋:政府監禁弱勢長者
長者功能異常? 6大指標可評估
張慶光/山才爬一半 不要急著下山
照護成本增 「社區式照護」成趨勢
低溫來襲!住家仍要保持通風 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天冷泡熱水澡其實增心臟負擔 醫籲留意泡澡時間:就像泡湯一樣
阿嬤不用坐地上洗澡了 二手輔具助弱勢高齡身障生活
猜你喜歡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ELLE總編輯楊茵絜過世 父親楊渡悲嘆等不到電鈴聲
1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藥師建議「服止痛藥5不原則」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康復者宣言/確診後及時用藥!康復的關鍵為補充營養,兒貼心照顧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莊人祥:上周通報猴痘例已排除 明後天列法定傳染病
憂猴痘來襲…疾管署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24小時內需通報
東亞地區第一例!南韓通報首起猴痘確診 30多歲民眾從德國入境
猴痘會傳染毛孩!專家急示警:飼主染疫至少3週不能接觸「這類型寵物」
台灣首例猴痘 匡列縮減為9人
法國驚現首例兒童猴痘病例 疾管署:同住家人可能染疫
康復者宣言/確診隔離 學到家人相處的智慧
染猴痘怎麼洗衣服? 羅一鈞:不混洗、一般洗衣精即可
不孕症名醫肺臟移植200天 林禹宏:距離出院回家不遠了
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 營養師教你透過飲食與運動有機會停藥
康復者宣言/平時有運動習慣 打滿4劑僅輕症
醫病平台/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猴痘病例續增 已超過3200例
醫病平台/讓人難以割捨的「臨終凌遲」,解套的關鍵在我們每一人
驗出農藥殘留 Häagen-Dazs香草冰淇淋自主下架、退款
康復者宣言/面對病毒 不可輕忽小動作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首例猴痘個案狀況良好 9接觸者皆無症狀
猴痘收治負壓病房「殺雞用牛刀」? 莊人祥:保護醫護
康復者宣言/確診申報不久 通知領關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