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陳立凱攝
本報願景工程「活躍老化4.0/錢進長照路」系列報導引發熱烈回響,期待政府長照服務更好用,是民眾的心聲。張善政說,他了解官員難免有盲點跟迷思,現在最重要的是資訊公開,把最新的制度流程清楚攤出來,有長照需求的人多第一次遇到狀況,只看眼前有無需要的服務,不在乎舊作法是什麼。
身兼生策會會長,張善政也憂心,在蔡政府邏輯下,產業界發揮空間被壓縮。他說,負責長照的政委林萬億認為,長照是做好事,做好事不能只靠業界,做好事要靠政府。言下之意指業界唯利是圖、企業不做好事,他認為邏輯不通,「我不能接受」。
張善政認為,台灣「藏技於民」,真正的能量跟專業在民間,政府把環境、法規做好,讓民間可以發揮,就像美國的國防武器都是民間在做,才是讓國家動起來的基礎。
張善政的母親近十年臥床;這半年因肺功能退化輾轉於醫院間,幾個月前開始依賴呼吸器。回憶母親轉院,張善政言語中盡是感慨,「這不到一公里路,病人是沒有著落的。」不得已,還是自費叫了救護車。
醫院跟他說,母親需要呼吸照護,他以為就跟買電動床一樣,買個呼吸器,就可以把母親接回家了。去買呼吸器時,經老闆提醒,他才知該做的不是買呼吸器,而是替母親找呼吸照顧機構。由此可見,如果出院準備計畫夠完善,患者和家屬是不是能少一點摸索與無助?
張善政談起高齡九十五歲父親,更是不捨,他說:「我打從心裡感激他。」母親臥床多年無法言語,但就算是半夜,父親只要發現母親呻吟聲變多,就會叫他起床將母親送急診。有時等不到病床,老父還會在急診室陪一、二天,直到有病房,才安心回家。
最近父親跟張善政要母親照片,卻說不清楚用途,原本他想從電腦裡找一張,但父親說要近期照片。可是母親插著鼻胃管躺在病床,要怎麼照相?後來才知是母親的身心障礙證明到期,但父親卻拿出一張外勞申請表,他這才驚覺,父親連表格都弄錯了,自己應承擔更多責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推薦閱讀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