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運動健身

健身不必複雜!養成6個日常習慣讓你比大多數人更健康

示意圖。
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在健身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許多人執著於各種快速解法:從昂貴的補充品、花俏的訓練器材,到各種生物駭客手法,卻忽略了真正有效且免費的基本原則。以下是專家們一致認可、最具影響力的六大健康行動方針。

1.穩定比完美更重要

專家指出,健康習慣的關鍵是持續性,完美主義往往導致一錯就放棄的惡性循環。相反,懂得在低潮時做出小幅度的正向行動,例如短暫散步或簡單伸展,更能創造長期累積效益。

2.多樣化動作,保持身體機能

身體的運動能力遵循用進廢退原則。專家建議每週涵蓋以下八種動作需求,有助於維持關節靈活性與功能性表現:

.五大基礎動作模式:推、拉、髖關節鉸鏈、深蹲、負重行走

.三個動作平面:前後、側向、水平旋轉

進行瑜伽、皮拉提斯、功能性訓練等均可有效達成此目標。

3.進行阻力訓練,不論形式

阻力訓練被視為提升健康與延緩老化的黃金投資。其好處包括:

.改善血糖與代謝功能

.降低發炎與血壓

.增強骨質與免疫力

無需器材亦可開始。即便是每日五分鐘的自重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也能在短期內明顯改善體能與心理健康,特別適用於初學者與久坐族群。

4.實踐漸進式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

為避免停滯不前,訓練強度應隨著能力提升而調整。具體策略包括:

.增加次數或組數

.增加阻力重量(如背包中放入重物)

.採用進階變化動作(如深蹲升級為保加利亞分腿蹲)

唯有不斷挑戰新負荷,才能持續促進肌肉與神經系統適應。

5.優化睡眠品質

睡眠被廣泛視為最重要的恢復工具,其成本為零,卻對身體修復與精神狀態有極大影響。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包括:

.穩定的作息時間

.睡前放鬆活動(冥想、閱讀、寫日記)

.白天適量日照、晚間避免重食或過度藍光刺激

.睡眠環境降溫與調整寢具舒適度

6.建立正向飲食習慣與環境

無需極端節食,重點是增加營養密度高的食物攝取,如蔬菜、水果、全穀物與蛋白質。透過添加而非限制的心態改變,能更持久地建立飲食習慣。

同時,改善食物環境也至關重要:

.在家中與工作場所擺放健康食物

.預先準備營養餐點

.為飲食選擇「降低阻力」

重點就是讓健康餐點變得可口、便利、容易取得。

整體來說,健康從來不是追求極端,而是穩定地做對的事。這六大原則並非新奇技巧,而是經得起時間與研究考驗的基本功。唯有扎實地落實這些習慣,才能真正享受到長期健康與活力人生。

【資料來源】

We’ve overcomplicated fitness – these six simple things will make you healthier than most people

肌力訓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