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飛快的老去,也許您距離老還很遠,也許您已中年初老,但看著日益年邁的父母,似乎應想想,如果有一天他們需要照顧,適用那一種照顧模式,應該要準備多少錢?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長壽國度日本也面臨快速老化的問題,以下這本書,是一對70多歲的姊妹,照顧93歲老媽媽,還能樂觀、開朗面對的過程。如果有一天,你也面臨需照顧年邁父母的時候,你是否也能有同樣的心境?
【文、圖/摘自新自然主義《93歲的老媽說:我至少要活到100歲!朗朗照護》,作者米澤富美子】
不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承受照護之苦
我決定在《週刊朝日》的專欄發表照護媽媽的連載時,幾位朋友紛紛連絡我說:「我要讓女兒們都來讀妳的專欄,做為將來需要照護時的參考。」大家說的都是「女兒」,卻不見「兒子」出場。
照護一直以來都被定位成是「妻子」「女兒」「媳婦」等「女人家的工作」。但是如今,妻子需要人照護的案例也不少,而膝下無女、兒子又沒結婚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根據統計,丈夫照護妻子、兒子照護媽媽等的男性照護者,占所有居家照護者近三成的比例。
需要照護的人口增多,現今的局勢已經演變到光靠女性還不足以應付照護需求的地步。
說要讓女兒讀我專欄的,清一色是男性。不少男人因為照護自己雙親的責任都落在妻子頭上,自己樂得在一旁涼快,才會說得如此事不關己。
事實上,會這麼想的人,都是沒有過照護經驗的人。如果嘗過親手照護雙親的辛勞,斷不會想要讓自己的子女將來也承受同樣的苦。這是為人父母者很自然的疼惜子女之情。「照護自己的雙親直到最後,輪到自己需要照護的時候,卻不願給子女添麻煩」,這樣的雙重標準可說是深入許多父母的骨髓。照護就是如此嚴酷的一件事。
我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媽媽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媽媽」,因此絲毫不覺得照顧要介護度五的她是自己的負擔,也沒有絲毫怨懟之意。
無論如何,只要她老人家活著,就能給我支持的力量。目前的我不惜投入大把時間、體力與財力,最大的心願只為維持媽媽穩當的生活。對我來說,這比任何事都叫我心安,而且感到開心。
儘管如此,我不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承受照護之苦。
圖片/ingimage
也有人問我:「老師親身體驗過照護的種種,可有想過自己將來要什麼樣的照護嗎?」這又是沒有過照護經驗的人才會問的問題。我的確思索過自己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照護,可是我的回答並不符合大家的期待。
以人際關係而言,我絕對不能容許建立在對方感情或犧牲上的照護。不能只因為剛好是親子,就以照護之名剝奪對方的時間。我希望自己的照護能交由專業的照護工作人員,透過「金錢契約」得到照顧。如此直接了當、毫不掩飾的回答,就是我所期待的理想照護模式。
二○○五年,俵萠子1出版了著作《不需要孩子照顧的死法》,作者陪伴媽媽經歷過可怕的病痛折磨,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日後也遭受同樣的苦,因此自己預先做好萬一的準備,五年間走訪大約一百所照護養老機構,本書就是其取材彙整而成。
書名「不需要孩子照顧的死法」說得貼切,這是明白照護現實的人做出的終極選擇。
然而,事情與有沒有孩子其實無關,任誰都能受到「不需要家人獻身」的照護,這才是真正的福祉社會應有的樣貌。
關於《93歲的老媽說:我至少要活到100歲!朗朗照護》
我72歲,住在東京,曾經多次罹癌切除子宮、乳房、甲狀腺。
妹妹70歲,陪媽媽住在大阪府。
爸爸30歲時就因二戰死於南洋。
媽媽說,「妳老爸的命,我來替他活…我要活到三位數」。
或許,長壽正是某種形式的為爸爸報仇。
我們總是一再見識到媽媽的堅韌、滿滿的生命能量,
由衷感到,生為媽媽的孩子,真好!!
五年來,我與妹妹「樂觀開朗」咬牙支撐媽媽在家照護的人力、物力與金錢;被照護的媽媽也能夠「歡喜爽朗」,率性自在。
我們全家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