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的幸福關鍵是什麼?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援引倫敦大學研究指出,無論是年輕或年老,擁有越高度的「情緒穩定」、「樂觀」、「認真」、「決心」、「控制」等能力,財務穩定性與健康狀況較佳,憂鬱傾向與社會孤立感較少。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今年4月刊載一篇由倫敦大學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部門執行的研究,該研究以8119位52歲以上民眾為對象,探討「情緒穩定」、「樂觀」、「認真」、「決心」、「控制」等5項能力對個人的影響,結果發現,每項能力都沒有高分表現的人,近半數感到孤獨,36.7%健康狀況從還好到不佳,22.8%具憂鬱傾向;相較之下,高分者僅1成人有孤獨感受,6%自覺身體不太好,3.1%具憂鬱傾向,比例落差甚大。
研究顯示,生活品質取決於所有能力的累積,每一種生活能力同等重要;擁有4項以上能力的人,財務穩定性與健康狀況較佳,也有較少憂鬱傾向以及較低的社會孤立感;這些能力能從擔任志工活動中獲得,規律擔任志工的人,能力可從28.7%進步至40%。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上述研究所指的能力較偏向人格特質,台灣的教育重視一技之長,相對忽略自我意識內在感受與培養正向性格,使得不少人退休後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建議可透過冥想、社區參與等方式,讓思考更正向、情緒更開朗。
「被需要」也能增加幸福感,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中如有長輩,可讓他分擔家事,例如接送孩子上下學、去菜市場補充採買、偶爾下廚煮道拿手私房菜,讓他感到自己被其他家庭成員需要,彼此互相支持。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