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子女,總希望替年邁的父母盡一份心力,但想要陪父母去醫院、想帶父母出國玩,甚至要接父母同住,有時卻被父母拒絕,多勸幾次甚至還會生氣。到底老人家是真的不需要陪伴,還是不好意思、講客套話呢?
▇ 要學會觀察溝通
1、小地方觀察 父母是否逞強
老人醫學專家、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說,很多老人家怕成為兒女負擔,出發點立意良善,認為還可以自己來。加上現在多數年輕人沒有買房,即便有住所,白天家裡也都空蕩蕩沒人在,若要子女請假作陪,常感不好意思而婉拒。
過去曾親自照顧家中百歲阿嬤的詹鼎正認為,老人家常會逞強,但子女若是觀察到情況不對,還是要盡量溝通。而不對勁的狀況因人而異,例如跌倒次數比過去多很多、走路一拐一拐、手舉不起來、生活功能或認知功能退化,常常忘東忘西、煮飯煮到一半就出門等,可多從小地方觀察留意。
2、溝通要耐心 切勿口出惡言
詹鼎正說,聽力不好的長輩需要適時就醫或配戴助聽器。子女與老人家溝通有技巧,對長輩講話要慢要低沉,可以讓老人家看到嘴形,或用手輔助;老人家記憶力減退,可以試著請長輩重複一次話語確認;溝通盡量用開誠布公,切勿口出惡言,以免傷及長輩自尊。
▇ 要說服父母同住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指出,若長輩沒失能,生活可以自理,且表示不想與子女同住,就應予以尊重。但許多長輩自我照顧功能不足卻仍不肯受照顧,情況嚴重的話,子女態度就要稍強硬;狀況尚可,就要利用話術說服。
1、迂迴的方式
蔡佳芬建議不妨用迂迴的方式,例如解釋自己工作忙,小孩沒人照顧,或是家裡有貴重物品不放心,同時解決問題也說服老人家前來同住,讓老人家有存在的價值感,增加同住意願。
2、旁人推一把
蔡佳芬說,天下的父母眼裡,子女永遠是孩子,有時好說歹說,都抵不過隔壁鄰居或醫師的一句話有力。因此可以善用旁人力量說服長輩,從旁推一把效果更好。
▇ 要正視老人需求
1、傾聽、陪伴、了解 缺一不可
「傾聽、陪伴與了解最重要!」台北市西湖老人日照中心督導項朝梅說,老人有三大需求,分別是心理被了解、被良善地擁抱以及存在感被肯定。成功溝通的關鍵不只是語言,還要體諒、陪伴、了解彼此,且照顧長輩是以長輩需要為主,而不是自己覺得好,就恣意加諸在父母身上。有時一個輕輕的擁抱或觸摸,彼此就能了然於心。
2、日常生活 讓他有決定權
項朝梅指出,要讓長輩受尊重、有存在感,不妨試試讓長輩有日常生活決定權,如日用品使用的牌子、晚飯要做什麼菜等,較複雜的事項可給予三個選項,讓長輩不費腦力又有選擇空間。日常瑣事尊重老人家的決定,一旦有大事要徵求父母同意,通常也願意相挺。
3、偶有小爭執 應健康看待
項朝梅也提醒,與長輩溝通勢必會有小小的爭執,但只要知道彼此的界限,小爭執是可容許的,不用刻意避免,應該健康看待。
「我們永遠做不到讓別人滿意!」台灣普遍常有孝順父母的道德框架,若是持續無法與長輩溝通,讓自己感到痛苦時,一定要正視自己的感受,並適當尋求協助,可能由其他子女接手或尋求社會資源協助,讓自己恢復到甘心樂意的狀態,再開始照顧長輩。
▇ 面對固執長輩,子女如何接招?
1.以退為進,再顧及父母面子的前提下用話術說服。
2.請鄰居、醫師或長輩心愛的孫子代為勸服。
3.了解並陪伴長輩,給予善意擁抱或用肢體語言輔助。
4.熟知彼此的紅線,即便稍微踩到紅線引起爭執,也要正向看待。
5.要正視自己的感受,適時尋求協助。
▇ 給初老族群的建議
1.不為自己設限,學習改變,維持心理年齡不老。
2.把追求健康當成國民應盡的義務。
3.生活重心轉移,尋找新的生活目標,維持社交互動。
(資料來源╱蔡佳芬醫師、項朝梅;製表╱江慧珺)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