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約20萬名新生兒中,約有30至40人膽道閉鎖,容易造成肝硬化,若不治療,恐在兩年內死亡。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起全面推廣「嬰兒大便辨識卡」,篩檢200萬名新生兒,發現325名膽道閉鎖寶寶,經過及時開刀健康長大。
12歲許小弟活潑健康,絲毫看不出來曾罹患膽道閉鎖;許媽媽說,兒子出生24天大時,膚色偏黃、大便呈現淡黃色,經比對大便辨識卡,警覺不對勁緊急就醫,醫師懷疑膽道閉鎖,確診後立即開刀治療。
據統計,2004至2013年台灣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比率約萬分之1.6,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教授張美惠指出,這是一種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其病因至今仍不明。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膽道閉鎖的臨床症狀為黃疸、灰白便或淡黃便及肝腫大等症狀,國健署2004年起將大便辨識卡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內,讓新生兒照顧者比對新生兒大便顏色,提早發現異常;2006年還首創全國性膽道閉鎖篩檢通報機制,鼓勵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在嬰兒滿30天大就診時,向爸媽或主要照顧者詢問寶寶的大便顏色,如發現異常就協助轉介確診及通報。
張美惠指出,未實施篩檢前,國內膽道閉鎖病童接受葛西式手術的比率僅35.6%,全面推動後,2009至2013年比率增加至67.8%,包括美、英、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瑞士、荷蘭等13個國家,也陸續引進這套簡易篩檢系統。
【2014/10/14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