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也有想念或覺得重要的人,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會主動聯繫對方的孩子,有超過5成感到幸福快樂,而不會主動聯繫對方的孩子當中,有3成的孩子每當想起對方,感覺竟是「不清楚」、「不知道」,專家表示,被動的孩子對週遭事物較無感,可能影響他們較無法自己塑造想要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方式,建議師長鼓勵表達並尊重其答案,為他建立溝通表達的信心。
董氏基金會今年2月針對以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九年級兒童青少年進行「全國兒少聯繫與情緒相關現況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2502份。調查發現,不同個性的孩子,在思念重要他人時的情緒反應不同:經常主動聯繫別人的孩子當中,有38.1%感到快樂、13.6%感到幸福,9.4%不知道怎麼描述當時的感覺,若是被他人聯繫,有55.3%的人感到開心;而不常甚至不曾主動聯繫他人的孩子當中,有29%感到快樂、3.7%感到幸福,但想起對方時感覺「不清楚」、「不知道」的比例也高達30.4%,被他人聯繫時感到開心的比例也相對較低,為34.1%。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很少主動聯絡別人顯示個性較被動,被動者容易對周遭事物無感,「不知道」、「沒感覺」、「都可以」等不用負擔決策責任的回答,對他們來說較安全,但被動的習慣也讓他們較無法自己塑造想要的人際關係與生活方式。
葉雅馨建議師長鼓勵孩子多表達,並適時尊重他的答案,讓孩子在提出意見、獲得傾聽、得到肯定的過程建立自信,並學習主動表達,未來能一步步塑造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活得更幸福快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