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升格新手媽媽,哺育母乳即成為一大課題。國健署為鼓勵媽媽哺育母乳,列出母乳哺育常見4大迷思並釋疑,包括「鬆軟的乳房,是沒有奶水嗎?」、「喝母乳的寶寶,便便稀稀水水,是媽媽亂吃東西嗎?」、「母乳六個月後會越來越沒營養?」、「要增加奶水,只要用飲食偏方多吃發奶食物就可以嗎?」等,另也推出母乳哺育互動遊戲,讓婦女及家人透過遊戲同步提升知能。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母乳對寶寶來說是最自然、營養的食物,可提升孩子免疫力,但對於剛生產完的媽媽來說,做母乳哺育是很辛苦的事,國健署鼓勵職場設置哺乳室,營造友善哺乳環境,另也鼓勵醫療機構成為母嬰親善認證醫院,協助解決媽咪在哺乳過程碰到的疑難雜症。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針對母乳哺育4大迷思一一釋疑,針對乳房鬆軟是否沒有奶水,他表示,脹奶不是判斷有無奶水的指標,在哺餵寶寶的前1、2周,賀爾蒙變化下乳房會脹滿且結實,後續奶水增加但乳房變得柔軟,會讓媽媽懷疑「奶水量不多」,其實寶寶還是能吸吮到170CC以上的奶水,因此只要寶寶吸吮,就能持續產生更多奶水。
至於寶寶的便便較稀、水,李敏駿指出,因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寡糖、益生菌、乳糖及乳清蛋白等,對寶寶來說非常好吸收與消化,因此大便較稀軟,屬於正常現象。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純母乳哺育的寶寶到出生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副食品,同時持續哺乳至2歲或以上。李敏駿說,不是因母乳營養不夠,而是寶寶需要更多營養成長,因此搭配副食品補充鐵、鋅、維生素D等均衡的營養素。
李敏駿表示,增加奶水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寶寶吸多少,媽媽就產生多少」,可透過親餵或擠乳增加母乳分泌,以自然方式達到供需平衡。不過媽媽若哺乳過程承受許多壓力,會影響母乳分泌多寡,這時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鼓勵,有助媽媽持續哺乳的動力與勇氣。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母乳哺育衛教師洪靜琦表示,媽媽哺育常面臨3大壓力,包括「長輩傳統觀念」因婆婆媽媽的年代哺乳經驗未廣泛,加諸媳婦或女兒壓力、「職場顧慮」女性哺乳遭職場同事不友善眼光、「自我憂慮」擔心奶水不足,加上配方奶廠商不斷遊說,進而花錢購買。
洪靜琦表示,出生第一天的寶寶胃僅「一顆龍眼大小」,約5CC左右,媽媽的初乳量雖不多,但很夠寶寶喝,且初乳內含有高濃度免疫球蛋白、新冠病毒抗體等,對寶寶來說初乳就是「第一劑預防針」,因此寶寶剛出生時,多會鼓勵媽媽與寶寶不限時間的肌膚接觸來喝初乳。
今年國際母乳哺育周主題「從教育與支持,加速母乳哺育行動(Step up for Breastfeeding:Educate and Support)」,國健署也發展首款母乳哺育互動遊戲,設計「育齡婦女、孕婦、產婦、家人及伴侶」4個角色的情境,讓民眾一同學習哺育知能,即日起至12月1日止也舉行「「母乳大挑戰 答題刮好禮」活動,答題挑戰成功後分享揪好友加入,即可參加刮刮樂,有機會將iPhone手機、iPad平板、多功能電烤盤等多項大獎帶回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