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經麻醉、傷口恢復過程 剖腹產具短期和長期風險
自然產是胎兒經由陰道娩出,剖腹產則以手術方式切開孕婦腹部,從子宮裡取出嬰兒,侵入性較高、具有一定風險,風險隨剖腹次數增加而提高。
理論上,若產婦未具備絕對的剖腹產適應症,醫師都會支持鼓勵產婦朝著自然產計畫努力,經適當評估,即便曾經剖腹產,下次也有機會安全順利地自然產。
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率,都低於剖腹產
母胎醫學會創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站在健康促進和恢復觀點,都要謹慎考慮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自然產導致母胎罹病、致命機率都比剖腹產低,剖腹產需要經過麻醉、等待創傷恢復的過程,具短期和長期風險。
鄭博仁表示,短期風險例如併發症、感染,傷及其他正常器官或組織,長期除了提高下一胎懷孕生產風險,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例如有些人剖腹後月經型態改變,因為經血可能滯留在子宮下段的疤痕裂隙,影響經血排出。
若無絕對適應症,醫師和產家都值得為自然分娩努力;但若出現胎位不正、有危及產婦的高風險因素,例如子癲前症等,合乎剖腹產適應症,還是得接受剖腹產,兩害相權取其輕。
併發症機率雖較高,但高齡產婦也有機會自然產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許多人誤以為「剖腹安全、自然產不安全」,其實這是迷思,主要是考量適應症,不必要的剖腹產,就不應該開。很多人以為高齡產婦剖腹較安全,這也是迷思,他曾接生49歲生第一胎的自然產案例。
黃建霈表示,高齡產婦出現孕期併發症的比率較高,例如妊娠毒血症,因此而需要剖腹,也使高齡產婦剖腹比率變高,但這不代表高齡就一定要開刀。
前置胎盤分四等級,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
此外,前置胎盤是剖腹產適應症之一,乍聽很危險,其實分四個等級。黃建霈表示,最嚴重的兩個等級必須剖腹,但較輕等級仍可試試自然產,醫師通常會提醒產婦,如果胎盤位置較低,有可能需要臨時剖腹,產後大出血機率也會提高一些。
2019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指出,若曾出現前置胎盤,每次剖腹產發生植入性胎盤(胎盤不正常緊密附著子宮肌肉層)的比率倍增,第二次懷孕增為1.3倍,第三次懷孕2.4倍,第四次懷孕9倍,第五次懷孕9.8倍,第六次以上29.8倍,如果有產婦有意願剖腹,醫師務必要與她討論未來的生育計畫,包括不預期懷孕的可能性。
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自然產,先評估子宮破裂風險
黃建霈表示,現在漸漸有愈來愈多產婦第一胎剖腹,第二胎想嘗試自然生產,臨床上叫做剖腹產後的經陰道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簡稱VBAC),兩胎懷孕時間相隔半年以上,便可考慮。但黃建霈也提醒,仍要看上一胎剖腹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骨盆狹窄等原因剖腹,這胎VBAC成功率只有一半;如果前一胎胎位不正,這次胎位正常,VBAC成功率高達80%。
黃建霈提醒,VBAC有子宮破裂風險,若上胎剖腹的傷口是橫開,這胎VBAC子宮破裂機率0.5%,若是直開,風險高達25%,一旦破裂,母嬰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雖然機率低,產婦大多仍會卻步。
鄭博仁表示,接受VBAC之前,可評估子宮破裂風險,以超音波觀察子宮條件、胎頭大小等,評估和溝通的過程相當花費時間,加上去有風險,即便「推廣VBAC」是各國努力降低剖腹產率的重要策略,在台灣接受度仍低。
前置胎盤分四級
1. 低位性前置胎盤
是胎盤未蓋住子宮頸內口,但位於子宮下段。
2. 邊緣性前置胎盤
指胎盤蓋住子宮頸內口的邊緣。
3. 部分性前置胎盤
指胎盤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
4. 完全性前置胎盤
為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
●等級1、2可嘗試自然產,等級3、4建議剖腹產。
不管怎麼生 想要生得順 體重控制最重要
黃建霈表示,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現在臨床上都會跟產婦說「要生得順,體重控制最重要。」
1. 體重控制得宜
產婦和胎兒的體重若能控制得宜,不要過重,可減少很多生產併發症和風險。
2. 要吃對不是吃多
很多人以為孕婦要多吃才有營養,但其實重點不在吃多,而是吃對。黃建霈提醒,葉酸、鐵等微量元素,孕婦務必均衡攝取。
3. 適當運動很重要
運動量少不但提高合併症風險,產後憂鬱發生率也會上升。
4. 產檢要做,但不是愈多愈好
如果聽到有人推銷各種自費檢查或產品服務,應保持客觀,詳細了解其目的、評估必要性、費用,再做決定。
※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
※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中醫改善排卵痛 助女子順利懷孕
電激取精術 助糖尿病患者人工受孕得子
雙胞胎早產機率高 產婦羊水破裂龍鳳胎提前報到
營養師:無甜不歡 影響孩子口味發展
嗜糖成癮 成長配方 2杯就超標
如何把關…兒科醫師:成長配方應納管
專家觀點/原形食物 才是天然營養來源
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
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
政府催生 婦產科女醫師:關鍵並非補助
坊間流傳不孕症偏方 護理師:有需求直接去婦產科就診
身障婦難上產台被冷眼 障盟推首本身障懷孕手冊助好孕
5年流產9次 新光醫院算好「良辰吉時」助38歲婦當媽
孕婦抽菸壞處多 專家建議嚼口香糖轉移注意力
陳鎮川生子/非商業代孕立法 今年有譜
陳鎮川生子/只能繼親收養 同婚收養無血緣小孩 何時開放?
陳鎮川生子/同婚收養難 海外代孕路漫長
國外代孕斥資數百萬 專家鼓勵國內開放預測花費金額
罔腰亮出舊版媽媽手冊 婦幼醫院長:舊的發完會換新
醫:男變女想子宮移植懷孕 天方夜譚
新聞眼/網紅賺百萬流量 耗損醫病信任
變性網紅稱人體測試懷孕 衛局批荒誕
網紅罔腰懷孕? 檢:使用專供研究胚胎可能觸法
變性網紅「罔腰」稱靠人體試驗懷孕 羅一鈞:涉醫療廣告可罰
變性網紅人體試驗懷孕? 衛部氣炸喊「會要人命」將調查
變性網紅秀孕照 高醫駁斥無婦產科就醫紀錄
變性網紅懷孕網友驚呆 婦科醫學會籲:產檢醫師請加油
網紅罔腰變性後宣布懷孕喜訊 名醫一句話打臉「不要鬼扯」
過年防疫三不原則 保護家中小寶貝
猜你喜歡
有一種婚姻叫做鄧超孫儷!「媽媽你在哪」擁有被需要的幸福,孫儷:他在改變、為家改變
準丈母娘開條件要他婚後住娘家 網評好康「包吃包住包女兒」
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
「10大婚姻殺手」讓夫妻忍無可忍想離婚! 婆媳不和竟排不進前3,第1名是不能觸碰的底線
電激取精術 助糖尿病患者人工受孕得子
嗜糖成癮 成長配方 2杯就超標
調查:已婚女7成2不想生子 晚婚憂成高齡產婦最大因素
4子女拋棄繼承,想把父親千萬遺產房子全給媽!專家急阻止:這種孝順反而添亂
中醫改善排卵痛 助女子順利懷孕
住婆家要包辦家事? 她強調「使用者付費」怨:媳婦不是奴隸
營養師:無甜不歡 影響孩子口味發展
「男人不親身體會,不會知媳婦的角色有多辛苦」老公體驗媳婦苦,回娘家陪產住不到3個月就崩潰!
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如何把關…兒科醫師:成長配方應納管
專家觀點/原形食物 才是天然營養來源
求子之路不崎嶇,婦產科醫師提點未來媽媽備好孕3大養護策略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
「爸媽都比自己想像中更需要孩子陪伴」孩子長大離家出現空巢症候群,做好這件事空巢不空心
抗旱限水 腸病毒活躍 防疫洗手不能省
雙胞胎早產機率高 產婦羊水破裂龍鳳胎提前報到
孕吐該強迫吃東西? 孕期10大常見問題整理包1次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