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打針像打仗 「無尾熊抱法」寶貝不掙扎

<a href="http://mag.udn.com/magimages/19/PROJ_ARTICLE/300_1398/f_442284_2.jpg" target="_blank"><b><font color="0074ad">點此看大圖</font></b></a> 圖/聯合晚報
點此看大圖 圖/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寶寶挨針哭鬧,大人總是滿頭大汗。醫師建議家長帶小朋友打疫苗時,可使用無尾熊固定法,一方面固定寶寶,讓寶寶不受傷,也讓醫護人員可以順利打針。

所謂無尾熊固定法,是將寶寶用無尾熊抱樹姿勢抱著,再將寶貝側身。寶寶一手在爸媽背後固定,另一手固定嬰兒膝關節,大人再用雙腿緊夾嬰兒雙腿,方便醫護人員施打。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一般小寶寶打預防針大多都是正面坐著或躺著,曾有寶寶因未固定好,打針時突然掙扎,結果針頭不甚劃破嬰兒皮膚;甚至有家長捨不得孩子挨針,採取「溝通」方式循循善誘,但講了一個多小時還無法下針,讓醫護人員非常煩惱。

潘俊伸表示,幼兒3歲前包括公費、自費疫苗,至少要打23至25針左右,家長不應該每一次面臨寶貝打針都像打仗,建議兩歲以下幼童打針時,家長應該採坐姿抱著寶貝,先固定寶貝一隻手,再夾緊寶寶大腿,露出大腿前側外側肌肉讓醫護人員打針,比較不容易疼痛。

打手臂比大腿痛 若腫痛要冰敷

一項美國研究收集140萬名1到6歲幼兒、共600萬次肌肉注射發現,預防針若打在手臂會比大腿多兩倍腫痛。潘俊伸建議,幼兒最好還是打大腿外側,大一點的小孩才建議打手臂。屁股因為神經較多,容易傷到神經,護理人員必須確認施打位置比較安全。

部分寶寶打完預防針會遇到腫痛、發燒等副作用,潘俊伸建議,下針部位若出現腫痛可冰敷,若高燒38度以上可給退燒藥,但若持續發燒兩天,就應該立刻回診。另外,六個月的小寶寶常面臨一次打3 、4針預防針,他建議最好一次先打兩針,隔一、兩周後再打兩針,不僅可減少副作用,也可減緩寶寶不適。

副作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