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訊】
不論是大朋友、小朋友,看牙醫是很多人的惡夢。但專家表示,幼童也應像成人一樣定期做牙齒檢查,不要等到因為牙齒出問題才看牙醫,留下不好的印象,畏懼看牙醫。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鄭銘鎮說,兒童2歲時,乳牙就會長齊,乳牙長齊後,就該每半年定期做檢查、塗氟漆,讓幼童及早接觸牙醫,建立兒童對看牙齒的好感度,不要等到牙齒有問題才去找牙醫,讓小朋友對看牙醫有陰影。
牙齒、食物、細菌和足夠的時間是齲齒產生的四大要素,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蔡珍重醫師表示,兒童在吃完東西後,尤其是黏性高、含糖的零食,若沒有清潔牙齒,細菌會殘留齒上,破壞琺瑯質,造成齲齒。
父母應叮嚀孩子在餐後清潔口腔,蔡珍重說,長齊乳牙的6歲以下兒童可透過父母協助刷牙,1歲左右的寶寶則可以用濕紗布清潔口腔,避免細菌孳生。
另外,黃純德說,兒童除了定期至牙醫診所塗氟漆,平時飯後、睡前養成刷牙的口腔衛生習慣,少讓孩子吃甜食、黏牙的零食,並定時接受牙醫師檢查,都是兒童牙齒保健的準則。
※延伸閱讀》
💪更多健康推薦
‧77歲母月領1萬多元清貧節儉 兒偷看手機驚見:原來是隱藏版富翁
‧60歲婦甩結縭四十年丈夫「成功爭到房產」面對三大失算超後悔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