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工程師體力差、夫妻生活無情趣 原來是更年期惹禍
新竹縣一名年僅40歲的王姓工程師日前被太太「拎」進診間,太太對著醫師「控訴」說,先生體力每況愈下,飯後常常躺在沙發上打瞌睡,連續假日去戶外走走也沒動力,天天疲態對生活興味索然,不僅體重直線上升、體型越來越圓,影響健康之餘,也導致夫妻關係失去生活情趣。
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戴順慶表示,王姓工程師經血檢發現有「睪固酮低下」的情況,證實有男性更年期障礙,經過診療補充男性荷爾蒙提高血液中睪固酮濃度,配合運動減肥後症狀逐漸改善,找回生活動力。
過往提到「更年期」,多數人都認為是女人的「專利」,其實男性隨著年紀增長也會進入更年期,由於睪固酮缺乏不會造成健康上明顯危害,導致多數熟男不易第一時間覺察,直到情緒變得暴躁影響家庭關係,或健康狀況亮紅燈後就診才發現,其年齡時間約在50歲,但近期發現男性更年期的年齡層有下降到40歲的趨勢。
戴順慶說,「睪固酮」能增進肌肉強度、降低體脂肪的比率、維持骨骼密度、促進紅血球製造及增進男性性慾,當睪固酮濃度下降至低於標準值350ng/dl,就會出現男性更年期症狀,且濃度在30歲高峰後,每年以1到2%減少的速度緩慢下降,隨著年齡老化分泌睪固酮的能力逐步減弱,40歲後以每年2到3%的速度下降,70歲後更以每年5%快速下降。
男性一旦缺乏睪固酮,可能會出現肌少症、骨質疏鬆、容易疲勞、變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和性慾降低等症狀,睪固酮過低者罹患三高等代謝症候群機率,相較睪固酮濃度正常者高。
戴順慶說,補充睪固酮常見的方式有口服藥物、針劑注射、凝膠劑型3種。近期市面有新鼻腔噴劑型,方便隨身攜帶使用,經鼻黏膜吸收更快讓血中睪固酮濃度穩定。
戴順慶也提醒,男性更年期障礙跟精神科及新陳代謝科疾病很難區別,除了用藥更應注意健康飲食、積極運動、減輕體重等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渡過男性更年期之低潮,迎向健康人生的根本之道,如果發現自己有更年期症狀,治療前一定要經過泌尿專科醫師評估,並遵從醫囑用藥且接受規律的追蹤,切勿自行隨意購買相關藥物服用,以免花冤枉錢卻傷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名家專欄】楊聰財/男性也會有更年期 快速自我檢測10中3要小心
我這麼重視養生,健檢還是一片紅字?營養師:你可能犯了更年期最常做錯的5件事
緩解更年期不適! 除了豆類,這些食物也別錯過
更年期睡不著? 9招助一夜好眠
易怒、失眠、沒性趣… 恐是男性更年期
婦人更年期脾氣驟變 補充女性荷爾蒙獲改善
更年期後肚子卡一層油?研究:維生素D不足害妳肥胖又骨鬆
年紀輕切除乳房及卵巢 30多歲女焦躁盜汗竟已更年期!
女性55歲後邁入老年期 堅持3習慣延緩卵巢老化
更年期女性再瘦也有小腹?10種方法消除腹部脂肪
眼睛乾得受不了 原來跟停經也有關係
更年期婦女尿失禁正常? 專家教妳如何改善
更年期這二種症狀 不會致命卻非常困擾
我是近更年期還是更年期?婦產科醫教你如何判斷
小腹變大、忘東忘西?當心是更年期提早報到 十大徵兆自我檢測
補充omega-3 可有效降低停經女性死亡率
預防更年期症候群?中醫來幫忙
更年期越晚來的人越不易失智?醫師:是真的,但關鍵在怎麼保養
吃荷爾蒙緩失眠熱潮紅 婦產科醫:亂用恐致癌
更年期後女性預防骨鬆 醫師:前5年是黃金期
女性動起來!更年期後每增5歲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倍
拒絕與老公行房 更年期的老婆沒有愛了嗎?
更年期女性何時不必再避孕?醫師給了答案
壓力大或熬夜 婦女更年期年輕化
要活就要動 中年胖爸爸找回體能3步驟
3M+1動 憂鬱熟男重新找回快樂
回想叛逆少年時 挺過男性中年危機
有淚不輕彈!40歲以上 1/4男性荷爾蒙低下
熱潮紅、盜汗... 荷爾蒙減少要補充嗎?
照顧媽媽健康 小心高血壓、骨鬆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