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高中罹男性女乳症遭霸凌 微創手術助重建自信
一名17歲男高中生進入青春期後發現自己身型外觀與同性「不一樣」,胸部與女性一樣有明顯隆起,讓他穿衣服沒自信,與同儕出遊時也無法坦胸露背,更遭受同儕嘲笑排擠,導致他心理留下陰影,不願上學也影響社交及課業,家人得知後安排轉學,並帶他求診整形外科醫師,經過手術矯正改善,這名高中生終於重拾自信,恢復正常生活。
東元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存昌表示,該名高中生罹患的是「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就是男性胸部呈現女性外觀,每個患者的程度皆不太一樣,嚴重的會有類似女性C罩杯以上的外觀,導致生活不便、自信心低落,進而影響學業和社交表現。
此種症狀通常好發於青少年和老年兩種族群,其中又和遺傳、肥胖、賀爾蒙失調有關,初步治療會先觀察和檢驗,排除疾病相關的問題,嚴重者或症狀影響生理及社交才會安排手術治療。
李存昌說,男性女乳症主要是因為乳腺和脂肪的增生,目前乳腺切除技術已經可以從傳統一字形的大傷口縮胸手術,進步到乳暈微創小傷口手術,傷口僅3公分以下,恢復期和疼痛感大幅減少,可配合局部抽脂,改善效果較明顯。
若是較嚴重的患者,可利用分次手術將小傷口控制在乳暈周遭,避免不必要的疤痕;隨著程度加重,會增加治療難度,但多數經由手術矯正後,可恢復成平坦緊實的胸型,出門不必再遮遮掩掩。
李存昌也指出,以往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常常礙於不知道該求助哪一科別醫師,或是難以啟齒,長期下來造成心中承擔過大的壓力,影響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建議有相關問題的患者,應選擇具備整形外科專科的醫師,以及專業合格的醫療院所求診治療,在執行醫療行為才能安全有保障。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年節微整形 求開運回春
醫病天地/車禍顏面骨折 手術還她美貌
妙齡女車禍顏面骨折 手術「變臉」免開美肌大眼妹
健身教練不敢脫上衣 全因「雙乳激凸」太崩潰
熟齡染髮重點在自然 棕黑、深棕優於純黑染劑
長斑是皮膚老化的開始 醫師教你如何微整形不顯老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害你老!醫曝臉部顯老3關鍵部位
台灣人瓜子臉黃金比例出爐 超過這比例就算國字臉
科學研究:75%瓜子臉最有吸引力 太尖反而不討喜
飄霧眉卻過敏 腫成兩條蚯蚓
29歲媽咪生3胎健身5年仍有妊娠紋 腹部拉皮重振信心
女子左耳被鄰居咬掉少1/3 手術造耳廓心理仍留陰影
飄霧眉不滿意眉型? 小心雷射「洗眉」愈洗愈黑
屁股大,極度影響視覺外觀!5種好看臀型這樣練
看中醫也可以美容!針灸淡化細紋改善大小臉
準備好了嗎?隆乳該知道的十件事
隆乳可以隱形嗎 隱藏傷口要訣大揭密
不科學的火辣美波 隆乳手術再進化
隆乳旺季來臨 升級美波前牢記5大原則
隆乳有故事/經歷波濤洶湧 隆乳幕後推手是「他」
隆乳話歷史/從鹽水袋到果凍矽膠 完美胸形演進
隆乳新風潮/做太小被抗議罩杯飆升 女性為自己而美
美麗的哀愁/坑坑疤疤隆乳血淚 醫師巧手救援
擁有「大、自然」系性感美波 女醫師解惑隆乳5大迷思
不到30分鐘 便捷式隆乳時代來臨
宅花媽媽產後乳房消風 搶救下垂奶大作戰
3D真實體驗 精準隆乳新科技
隆乳瘋整形是亂象嗎 名攝影師郭英聲:比例和氣質同等重要
自體脂肪隆乳鈣化消風 內視鏡二次隆乳提高安全
宅在家滑手機 小心養出雙下巴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逾五成 微創主動脈支架治療復原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工頭1餐吃2便當「瘦10公斤」竟是罹糖尿病 醫曝免上身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