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健保給付太低 有醫院支氣管鏡檢測儀器壞了卻不願修理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抗老養生

「小滿」逢梅雨易腸胃不適及過敏 飲食可多吃這些食物防濕熱

小滿示意圖。
小滿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今天5月20日是節氣中的「小滿」,根據文化部網站,小滿是四月的中氣,意指穀物行將結穗盈滿但尚未成熟,所以稱之「小滿」。

傳統中國以黃河流域地區的氣候為準,這個時候是農夫們最期待的豐收季節即將要來臨,也可說是豐收季節的序曲,所以把這個季節稱為小滿。而小滿過後就是農夫們準備開始收割的時候。小滿在台灣正好碰上梅雨季來臨之時,下雨時間往往長達數十天,成為台灣地區最重要的雨水來源之一。

小滿有哪些民俗活動?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黃景軍曾受訪表示,從此時到下一個「芒種」節氣,不再一會冷一會熱,各地漸次邁入夏季,這也是期待農作結穗、飽滿的豐收季節,而稱為小滿;而「小滿天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開始,容易濕熱積水,農夫們此時多會注意疏排溝渠、慎防蟲害,由於蚊蠅滋生,戾氣疫病盛,要避免傳染病,最好方式是環境清潔。

中醫師陳玉娟曾受訪表示,小滿時節氣溫高升,又適逢梅雨季,濕熱相搏最容易產生腸胃及皮膚疾病;而過敏體質者,這時不適症狀也會明顯加劇,其中以「風疹」最讓人苦惱。

俗稱蕁麻疹的風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反應。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天氣冷時很冷,熱時就像夏天一樣又濕又悶熱,臨床觀察,兩周前至今,因蕁麻疹求醫民眾已增加近三成,以30至40歲患者居多。

傳統醫學看風疹,病因推斷,一是風熱或風寒,侵犯濕鬱肌膚體質者而發病;二當體內腸胃積熱,又遭受風邪侵犯,對內不得疏泄,對外無法透達,皮膚就容易因此發生癢疹。

除此之外,對蝦、蟹等食物過敏者,也可能透過飲食,長出搔癢難耐的風疹;習慣熬夜者,容易引起陰虛體質,當陰虛與血熱相搏,就會在皮膚上出現此起彼伏、大小不一的疹塊了。

<br />圖片:canva製圖

圖片:canva製圖

小滿該吃什麼進補養生?

發病迅速的風疹,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若春天沒有重視養肝,就容易使身體的疏泄或解毒功能出現問題。傳統醫學對於風疹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也就是以金銀花、黃芩等清熱藥材,去除侵犯體表的邪風;再搭配豬苓、茯苓等利濕藥材,幫助身體代謝水分;腸胃不適者,則會加些大黃、山楂等健胃消導藥物。

小滿時節,飲食調養可多吃綠豆、冬瓜、絲瓜、黃花菜、胡蘿蔔、番茄、西瓜與山藥、藕等可清利濕熱的食物;避免食用如辣椒、韭菜、茄子、海魚、蝦與蟹等,以防助長身體濕熱之氣。

另外,部分咖啡、奶茶添加的奶精含反式脂肪,長久堆積體內造成濕熱之氣,含糖飲料也會使濕熱不易散出。建議可多喝溫開水,或泡薄荷、花茶類茶飲解渴,協助身體代謝廢物,也能減少皮膚搔癢帶來的不適。

小滿運動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

馬光中醫成功院藥師林佳境建議,每天按摩穴位3至5分鐘,可以排除體內濕氣、有助血液循環:

.腳部-足三里穴: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

.腳部-豐隆穴:腳掌的外腳踝處到膝蓋兩者中間的位置。

.手部-內關穴:將一手的中間三指併攏,沿著另一手的手腕手掌交界處放置,穴位即食指所在位置。

.手部-曲池穴:在手肘關節中間處。

此外,林佳境也建議,一星期選擇3至4天從事運動,同樣能幫助身體水分代謝出來:

.室外:慢跑、快走、騎腳踏車。

.室內:腿部、臀部肌力訓練、瑜珈。

節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