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一名16歲的高中生,日前參加社團活動,在學校操場排練,不久出現全身無力、暈眩、嘔吐現象,緊急送醫,醫師了解後,知道是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所致,給他大量點滴與降溫後,漸漸恢復。署立新竹醫院內科加護病房醫師陳憲青提醒高溫已是未來氣候常態,呼籲民眾要隨時補充水分。
陳憲青說,受塑化劑風波影響,多數平日愛喝飲料的人,已不敢再買,又沒喝開水習慣,容易因天熱中暑。中暑者通常有體溫急速升高、幻想及昏迷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或急性腎衰竭,不能小看。
「無汗症也是中暑最常出現的特徵」,因身體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是在高溫下激烈運動,身體產生過多熱量,無法有效散熱,會造成組織細胞受損及脫水。
「第一要件是降溫」他說,先將病人移到清涼環境,鬆開衣領或衣服,在病人鼠蹊及腋下放置冰枕,或以冷水噴灑身體降溫,並儘快送醫。
陳憲青說,夏日衣服不要穿太厚,盡量避免在高溫下活動。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1600萬財產、和兒媳同住「仍怕孤獨死」盼一人獨居
‧一回家秒開冷氣、風量設定最弱 5種NG習慣讓你白花冤枉電費
‧35歲女兒終於結婚 父母卻不開心「出借書房備孕」怕孫子的誕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