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5點多結束一天的公忙,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換上輕裝,步行約200公尺到校內網球場。場上已有教職員「球友」等著與他較量,只見他揮拍發球、殺球,攻防自如,一個多鐘頭下來酣暢淋漓。10多年來他鍾情網球運動,保持健康活力,任誰也想不到,在球場上快意廝殺的他,曾經換過肝!
父兄罹癌 難逃宿命
「這是宿命。」龔瑞璋笑說,出生時就B肝帶原,這種肝疾,好壞全憑運氣,有人會產生抗體,沒有抗體的人也許平安無事,但肝臟也可能慢性發炎,即使平常不菸、不酒,45歲到60歲間即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龔瑞璋退伍後在一次抽血中知道自己B肝帶原,當時仗恃年輕,不以為意,更沒聯想到肝癌。45歲時發現肝臟已纖維化,由於父親與大哥都在50多歲因肝癌病逝,這讓他驚覺,疾病已經找上門。
復元迅速 黃山攻頂
2005年經確診罹患肝癌,腫瘤就長在門靜脈旁,他做了3次栓塞,控制了幾年後仍惡化,最後研判只有換肝,才能一搏生機。
家人想捐肝,可惜比對不符。受老天眷顧,當年耶誕節隔天下午,有名車禍腦死病人願意器捐,醫院當晚為他移植,動手術的就是換肝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前院長陳肇隆。
龔瑞璋換肝那天剛好要放寒假,出院時碰巧開學,他現身主持開學典禮,幾乎沒人知道他剛換過肝。術後3個月他拔掉最後一條膽管,隔周即帶隊到杭州進行學術交流,還順帶攻頂黃山。
珍惜重生 積極養生
經歷生死關,卻能在換肝後迅速復原,龔瑞璋格外珍惜重生的機會。年輕時就酷愛運動的他,換肝後更積極養生,一年約200多天現身球場揮拍。
「自己要主動追蹤檢查。」龔瑞璋說,醫師面對那麼多患者,無法關注到每個人,有家族病史的患者要主動找醫師追蹤,「我大哥發病前就是疏於追蹤,延誤了一年,為時已晚。」
他說,現在醫學發達,很多癌症只要早期發現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錯過時機,再高明的醫術也沒得救。萬一真的罹癌,仍需維持心情穩定,並勤於運動,保持體能,否則失去鬥志又怨天尤人,絕對會影響預後。
勤運動少應酬 飲食求新鮮
換肝後的龔瑞璋,傍晚工作到一個階段,即去打網球,運動後沖個澡、吃個飯,精神很好。若碰上下雨,也會在學校走廊快走1、2個鐘頭讓全身流汗,促進新陳代謝、排毒。
為了健康,他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把時間留做運動;食物沒有特別禁忌,唯一只要求新鮮、衛生,飲料則以開水為主。
抗排斥藥物 劑量減到最少
換肝病人須終身吃抗排斥藥,一直維持運動習慣的龔瑞璋發現,他吃的抗排斥藥劑量幾乎減到最少,副作用也愈來愈少。
「肝是沉默器官,不痛不癢,等到發作時已來不及。」龔瑞璋說自己是過來人,深知肝癌危害,換肝後體悟到健康真的是鬆懈不得,萬一罹患肝疾,也別盲求偏方,很多人放棄西醫治療,轉求偏方,最後隕命,「這種例子,我看得很多。」
醫師叮嚀
B肝帶原者 每半年做檢查
大多數B肝帶原者是母親生產時垂直傳染給胎兒,其餘才可能是因輸血、共用針頭、刺青、穿耳洞或性行為等,導致含病毒的血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
台灣過去B肝盛行率高,為撲滅B肝,政府於民國72年後全面為新生兒接種疫苗及B肝免疫球蛋白,讓垂直傳染帶原者人數驟減。陳席軒說,現今醫師於門診接觸的B肝患者,多是民國72年以前出生的病人。
全台目前約有300萬名B肝帶原者,其中三到四成帶原者有機會轉變為慢性肝炎,一成病人將來可能導致肝硬化。另一肝病報告數字,肝硬化患者終其一生發生肝癌機會約5%到30%。因病程具階段性,一般而言,平均50到60歲會出現肝硬化,但每位帶原者狀況都不同。
早期肝硬化者,好好治療控制,能保有一定生活品質,但後期肝硬化病人,可能因肝衰竭,預期生命時間不到兩年,建議接受換肝治療。已轉變為肝癌,只要腫瘤尚未轉移,經醫師評估,也有機會接受換肝。
帶原者要按照健保署建議,每半年進行超音波及抽血檢查,沒有追蹤,就不知道疾病變化。此外,避免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酗酒或太過操勞等,才能好好保肝。
諮詢/淡水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席軒 整理/記者鄧桂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