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日本高齡化後產業轉變,觀察到台灣高齡化過程,產業界可能出現的機會點,老人商機到處都有,就看你要不要去做。
老人商機市場可畫分成「Before Care」(事前照護)與「After Care」(事後照護),後者是大家常見的老人醫療及照護等,前者屬於「預防或學習老化」的領域。其中,「Before Care」市場更大,不過目前大家仍未積極重視。
有次清晨我在日本社區散步,看到有一群日本老人圍在社區內的一根站牌,原來是等著老人觀光巴士,準備要去哪裡參觀,這就是Before Care商機,透過半日遊、到處參觀刺激腦力,可讓老人保持健康。台灣針對青少年有青年救國團,其實類似「老人救國團」也會有商機。
至於「After Care」的商機,別局限在醫療、硬體設備上。老人家怕談死,不願面對死亡,到人生終了時大多沒有交代後事該怎麼辦,造成兒女困擾,日本就衍生出「到府打包」的後事處理公司,老人家過世後,派人到府把所有老人的東西收拾並分類,再讓其子女決定什麼要留、什麼要捨,「人的需求就是商機所在」。
台灣月子餐非常發達,為何卻沒人投入做老人餐呢?國內政府一定有考察過國外老人相關設施及作法,重點是先跨出第一步。老人政策也如此,政府不可能擬定好一套能照顧全部老人的政策,建議應該分成A餐、B餐、C餐等,先選一個族群來實施,再向其他延伸,循序漸進一層一層落實,最後普及全民。
更好的方式是政府能營造出「可獲利環境」,鼓勵民間企業主動投入。有些企業已經投入老人照護,像是長庚在林口設有養生村,潤泰集團也在淡水設有潤福銀髮專用住宅。
很多保險公司推出長照保險,事實上,政府可以借力使力,鼓勵保險業的資金可以投入興建老人照護中心或相關機構,一方面會資金有去處,另方面也是在建設未來台灣所需。
(本文為流通教父徐重仁口述,記者陳景淵記錄整理,摘自「長壽和你想的不一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