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裡的茄子切開後,斷面竟變成褐色,你也曾因此懷疑是不是壞掉、直接丟掉嗎?其實,變色不一定代表腐敗。日本家事研究家指出,只要掌握幾個觀察重點,就能判斷茄子是否還能安心食用。
褐色未必是壞掉,而是「種子成熟」的自然現象
許多人看到茄子變色,第一反應是「是不是壞了?」但專家表示,斷面發現褐色斑點,其實常是種子成熟的自然現象。這類茄子雖然顏色不如新鮮時鮮亮,但仍可食用。
不過若同時出現「黏滑」或「異味」,那就要小心可能已經腐敗。特別提醒,茄子原產於溫暖的印度,怕冷又不耐低溫,放在冰箱太久容易出現「低溫障礙」,導致果肉或種子變色。想保留風味,最好盡早食用。
用剩一半?先擦乾再包起來
煮菜時常常只用半根茄子,剩下的直接用保鮮膜包起放冰箱嗎?這樣容易讓水分積在切面、加速變質。正確作法是:先用廚房紙巾將切面水分吸乾,再貼一層乾淨的紙巾於切口,再以保鮮膜包好。
由於茄子怕冷,建議放在「蔬果室」保存,並在2~3天內吃完最理想。這種方式可減緩氧化與變色,但僅是暫時措施,放太久仍會影響口感與營養。
三個部位教你判斷茄子鮮度
除了切面,其實從「外皮」與「蒂頭」也能判斷茄子的新鮮程度。如果外皮表面光滑、有亮澤、觸感結實,代表是新鮮的。如果已經失去光澤、出現皺紋或褐色斑點,有可能已經有點變質了,但可以注意褐色斑點可能是低溫造成,不一定是代表變質。但如果整體變軟、發出異味、表皮泛黃或糊爛,就代表茄子已經腐爛了。
此外,蒂頭也可以用來觀察是否新鮮,如果邊緣堅硬、刺手,代表仍然新鮮。如果有出現反捲、乾縮的現象,代表已經開始有點變質。但如果出現黴菌或黑點,代表已經腐敗了。專家指出,選購時也可用這些重點判斷。若表皮看起來仍亮麗,但蒂頭微乾,通常還能吃,不必太快丟棄。
快吃掉的話,煮味噌湯或用微波「煮浸茄子」
發現茄子狀態不佳時,最好的方式是「盡快吃掉」。可以切成塊加入味噌湯、味增湯或炒菜中,也能做成簡單的「煮浸茄子」。日本家事研究家推薦只要放入切好的茄子與調味料,放進微波爐加熱即可完成,不用開火就能輕鬆上桌,也適合一次消耗多量茄子。
保存有訣竅,別忘了「勤檢查、早食用」
即使保存得當,茄子的鮮度仍會隨時間下降。若出現異味、黏滑或明顯變軟,建議不要勉強食用。日常只要勤檢查、及早烹調,就能讓每一根茄子都被美味善用,也不浪費食材。
‧65歲退休男擁2000萬「有錢有閒卻過地獄生活」為長年一習慣所苦
‧帶行李箱搭電扶梯,錯放一階恐連環摔!上行下行保命口訣別記錯
‧「先吃菜再吃肉」已過時?日專家揭不同年齡的正確飲食順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