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蛋,就要連蛋黃一起吃!怕膽固醇過高、心血管疾病?醫師破迷思
雞蛋是CP值極高的食物,不過雞蛋會否帶來健康隱憂的議題在全球已辯論多年,包括膽固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風險。那怎麼吃蛋、吃多少蛋對身體最理想呢?
一天吃幾顆蛋才好?雞蛋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以營養成份來看,雞蛋含有大量的微量營養素如鎂、鉀、鈣、銅、鐵、錳、鋅、膽鹼等,及大量維生素B群、維生素A、E和K及抗氧化劑如葉黃素,可減少氧化自由基生成,有保護心血管效果。專長為肥胖醫學、腸道微菌研究和代謝疾病的醫師王姿允指出,根據《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攝取適量富含磷脂醯膽鹼的食物如雞蛋,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延伸閱讀:防失智,「吃雞蛋」就可以做到!日本神經科醫師教你:10元就能吃到的「抗失智飲食」
許多人擔心膽固醇過高,避開蛋黃只吃蛋白,營養師林世航表示,其實影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最大的因素是吃進去的「飽和脂肪酸」,例如五花肉、培根、奶精、烹調用豬油等。而蛋黃有70%是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可抗發炎的omega-3 ,而雞蛋所含飽和脂肪一顆只有1.6克,相較於100cc的全脂牛奶,飽和脂肪則有2.5克。
吉安醫院醫療副院長、家醫科主治醫師鄭崇佑表示,一般人每天膽固醇攝取上限為300毫克,而一顆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則約為260毫克,因此適量吃雞蛋是沒有問題的,應該避免含酥油糕點、內臟和油炸食物。而且比起飲食,基因遺傳、缺乏運動及大量菸酒才是膽固醇過高的元凶。
王姿允提醒,烹調方式比食材更關鍵,不管是蛋或肉,用水煮、清蒸、乾煎、無油氣炸或烤等無油方式料理,都可以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她提供全蛋的攝取建議如下:
全蛋的攝取建議
1. 奶蛋素者、唯一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就是雞蛋→一天吃兩顆蛋
2. 可控制一天的瘦肉加低脂魚類攝取量小於150克者→天天一顆全蛋
3. 無肉不歡或愛吃油炸零食者,飽和脂肪動不動就會爆表→2-3天一顆蛋
延伸閱讀:一個星期最好吃超過4顆蛋!細胞分子營養學專家:7個有科學根據的健腦飲食
近年研究顯示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具關聯性,加上蛋所含的營養豐富,所以國健署公布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中也調整「蛋」在蛋白質食物來源的順序,由「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
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的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林慶順建議,雞蛋可適量食用(取決於整體飲食形態),且要吃就連蛋黃一起吃,因為所有對健康有益的元素都在其中,如果有疑慮就少吃,但不要完全丟棄蛋黃。
雞蛋怎麼吃最好?水煮蛋綠綠的怎麼辦?
由於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與好的油脂,飽足感較佳,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整合醫學診所家醫科醫師顏佐樺指出,早上吃蛋是不錯的選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師鍾頡表示,較需要注意的是茶葉蛋因有浸泡滷汁,所以鈉含量較高;煎蛋則要注意油量。另外,因生蛋白中含有白素,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的利用與吸收,營養師黃曉彤提醒,比起消化吸收率為30%~50%的生雞蛋,熟雞蛋則接近99%,更符合人體所需。
延伸閱讀:營養吸收率居然可以差到50%以上!台大營養講師:雞蛋,最建議這樣吃
熱量低又營養的水煮蛋是民眾早餐和飲食控制的常見選擇,不過水煮蛋難剝殼或剝殼後看到綠綠的也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張正明解釋,水煮蛋容易剝殼與否,關鍵在於蛋殼兩層內膜的老化狀況,而氣室就存在於兩層膜之間,因此越新鮮的蛋殼會越難剝。至於雞蛋水煮去殼後,偶爾會發現蛋黃和蛋白接觸面呈現灰綠色,這是因為蛋在加熱時,蛋白中蛋白質的含硫胺基酸生成硫化物,與蛋黃的鐵反應生成硫化亞鐵,屬於正常現象。
雞蛋買回來到底要不要洗?
你可能聽過人家說蛋殼有層保護膜,洗過的蛋保存期限會變短,對此張正明說明,雞蛋剛被生下來時表面會覆蓋一層「角質層」,具有保護功能,但大約只能維持 12 至 24 小時,而民眾買到的雞蛋通常都已是產蛋後 2 天以上,保護層可能已不再有功能。
因此,張正明表示若購買「洗選蛋」就不需清洗後保存,若購買散裝蛋,可能會有沙門氏桿菌汙染風險,因此應該要清洗再保存,且洗蛋要用「溫水」才能藉由熱脹將蛋殼的汙物推出洗淨,用冷水反而會使髒污被吸進蛋裡。他也提醒,洗蛋不可用浸泡的方式,必須用「流水」。
不過,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則建議烹煮前再洗雞蛋,因為用水清洗若不徹底或洗後乾燥不完全反而會增加衛生安全風險。因此若購買常溫的散裝蛋,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同時避免接觸冰箱中其他食物,以減少食材與雞蛋表面髒污交叉汙染。
資料來源:
.【鄭崇佑醫師】膽固醇過高都是吃蛋惹的禍?破除數值迷思和了解如何改善
.【部分錯誤】雞蛋買回家別傻傻這樣放冰箱裏?秒變毒蛋?誤導描述
.聽說吃蛋對心血管健康有害,所以最好不要吃?.食安小資訊:破除雞蛋的迷思
延伸閱讀:
「媽媽今天不在家...」每天遲到被處罰也總是笑笑的孩子,沒遲到的那天為何哭了?

良醫健康網
不須道聽途說,由醫師們推薦出來的好醫師,是民眾最渴求的資訊。讓好醫師被看見,讓民眾心裡對於白色巨塔高牆的恐懼減除,有更正確的醫病觀念,是《良醫健康網》不變的初衷。
良醫健康網: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
良醫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whealth/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對男性影響明顯!研究:常喝濃縮咖啡可能使總膽固醇升高
5大慢性病族群吃得對動得好,養生不養病!復健科醫師教你用1把椅子學5個居家運動
食物放冷凍就不會壞?剩菜放涼才能冰?萬用保鮮膜?營養師帶你破解「食物保存」的5個迷思
愈臭愈好吃?榴槤「4大意想不到好處」曝 1類人別狂嗑
免疫力太強也傷身?營養師教這樣吃,維持「剛剛好就好」的正常免疫力
鴻時代/用廚房取代藥房 抗疫與美味的關係
「生酮飲食」是什麼?與斷食有關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健康吃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天熱沒胃口、吃不下!別再吃冰了,營養師推薦消暑5食材,「辣椒」居然是第一名
「聽說」吃米飯容易胖、燕麥可以降膽固醇?營養師一次破解4大穀物迷思
喝檸檬水消暑、美白小心胖一圈! 營養師曝「3大陷阱」:維生素C也輸了
雞蛋的品質真能從等級標章看出來嗎?專家這麼說
常熬夜、失眠是「睡前拖延症」?營養師推薦2類助眠食物+改掉易影響睡眠的4個壞習慣
女性愛吃這些食物恐讓子宮老超快!專家認證「養宮暖血食物」降婦科病
喝酒=喝油!營養師公開「20款調酒熱量」排行,看完你還敢貪杯?
火龍果抗氧化、維持腸道健康!4招挑對美味火龍果
吃素或乳糖不耐症該怎麼補鈣?營養師解答
舒緩喉嚨痛與咳嗽、補充體力 營養師盤點蜂蜜7好處
影/主廚公開高麗菜正確切法:受熱均勻、保留口感
吃豬腳、魚皮補充膠原蛋白,誤會大了!營養師告訴你「膠質」、「膠原蛋白」差在哪
餐廳裡的和牛是天然的還是加工的?毒物專家教分辨注脂肉與重組肉,這些疾病患者要少吃
說食依舊/迎接雨後春筍----四季筍之味
自認吃得健康卻缺乏多樣性?專家:每周需吃30種植物
百香果纖維含量超高,吃2顆就能獲得3.2克膳食纖維!但「1功能」不好民眾要少吃
不只愛文還有10種芒果也超讚,長黑斑還可以吃?專家教怎麼挑選、儲存方式及營養成分一次看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端午粽缺膳食纖維 營養師建議加藜麥入粽
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粿粽、鹼粽、豆沙粽...「粽」合比一比 營養師帶你認識5種常見粽子
端午吃粽應景熱量爆表 1餐2顆吃過多恐需跑醫院
肉粽1顆熱量直逼便當 營養師籲搭配4蔬果更均衡
端午節吃粽子熱量爆表?營養師提示3重點,不怕收假增三高又變肥
猜你喜歡
對男性影響明顯!研究:常喝濃縮咖啡可能使總膽固醇升高
食物放冷凍就不會壞?剩菜放涼才能冰?萬用保鮮膜?營養師帶你破解「食物保存」的5個迷思
滿櫃沒撕標籤的新衣,「她一直在等女兒回家」…台版遺物整理師:在世時就該和解,別讓愛有遺憾
婆媽教戰把剛進門媳婦「壓落底」手法 人妻霸氣飛踢對上
魚油清血管、魚肝油顧眼睛,放冰箱比較不會壞?最好的保存方式其實是...
愈臭愈好吃?榴槤「4大意想不到好處」曝 1類人別狂嗑
婆婆心寒…兒買房只幫出100萬被嫌少 媳婦怒控:霸占公公遺產
留房給兒女,卻吵著分產怎麼辦?律師:生前預立遺囑 指定繼承人少紛爭!
一周吃十幾個便當不胖也怪!醫師外食3招 8個月剷19公斤
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β-胡蘿蔔素、維他命E有害,綜合維他命無益
天熱雞蛋易壞!營養師揪「3動作沒做」恐吃到臭雞蛋,嚴重會致命
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醫師提醒小心已對2物質上癮
媳婦想留停,婆婆回說:兒子一人賺錢很可憐! 小姑一句話點醒她,避免成為自己也討厭的惡婆婆
照顧失智父母,「3個法律觀念」照顧者不可不知!
抗癌準備/朱俐靜罹癌病逝,生前就將「這些事」交代給家人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職場遇5種同事讓人受不了! 推卸責任又愛裝忙最討厭
月薪七萬不敢結婚生子 八年級女嘆「權利被時代剝奪」
小暑節氣開始濕熱!養生重養脾胃,常按3穴道助滋陰降火,調和氣血
免疫力太強也傷身?營養師教這樣吃,維持「剛剛好就好」的正常免疫力
湯姆漢克護妻對粉絲爆粗口!這位好萊塢老好人的30年愛情故事,幸福甜蜜靠4秘訣
「聽說」吃米飯容易胖、燕麥可以降膽固醇?營養師一次破解4大穀物迷思
婆婆囤積症「蟑螂上餐桌」媳好崩潰 網友:我媽連擦過濕紙巾都留
林志玲的優雅之道: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從容面對時間與青春,不要做一個被年齡支配的女人
有片|一週七天重訓搭配有氧,多元活動加速減脂!
最常被誤解的情緒,「焦慮」其實對人生有益!心理學教授教你善用焦慮情緒的2種力量
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那每一條路都可以!借鏡人生領域的三個Role Model,拼湊自己的未來藍圖
百香果纖維含量超高,吃2顆就能獲得3.2克膳食纖維!但「1功能」不好民眾要少吃
想留房給孩子,該不該先過戶? 律師教你節稅有眉角
5大慢性病族群吃得對動得好,養生不養病!復健科醫師教你用1把椅子學5個居家運動
「生酮飲食」是什麼?與斷食有關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健康吃及飲食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