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又要來 營養師建議打包鍋底先煮沸再保存
本周又有寒流來襲,除了各大品牌紛紛推出在家自煮的麻辣鍋湯底,有些民眾也會將火鍋店吃不完的鍋底帶回家,重新加熱再煮,「嗑鍋驅寒」。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吃不完帶回家的鍋底記得先煮沸再進冰箱,避免微生物滋生,並添加大量青菜,才能吃得溫暖又健康。
市售麻辣鍋湯底主要分為「常溫湯底包」及「冷凍湯底包」。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常溫湯底包是經過商業殺菌步驟,所以能在常溫下長期保存,購買時需注意包裝正常無膨脹,買回後避免儲存於光照或者過熱的環境。
冷凍湯底包則是湯底經加熱殺菌、快速冷卻後直接冷凍。民眾購買時確認是否保存於冷凍櫃中,沒有退冰痕跡、包裝完整無破損。
黃淑惠說,通常市售的鍋底只要依照包裝上的保存方式,常溫或冷凍保存。但許多民眾到火鍋店吃不完的鍋底常會帶回家,下一餐繼續吃。但避免微生物滋生,最好將鍋底將煮沸過後放涼,再放到冰箱,若是下一餐就回食用完畢可放冷藏,否則最好冷凍保存。
其中,由於葉菜類久煮後已經軟爛,且營養素都已流失,因此黃淑惠建議,火鍋湯底若要繼續食用,最好先把鍋裡的葉菜類先吃完,隔餐要吃再加新鮮蔬菜。至於豆腐、肉類則可繼續保留,但最好不要吃超過一周。
黃淑惠說,在家自己煮火鍋,建議可以加入大量蔬菜,高麗菜、茼蒿、大白菜以及菇類都是不錯的選擇。肉類的部分,可以依照鍋底口味,添加低脂肉類,如酸菜白肉鍋可買里肌、梅花肉,避免培根、五花肉油脂相對高的豬肉。
另外,許多民眾煮火鍋會買蝦餃、魚餃或是丸類等火鍋料。但火鍋料通常含磷酸鹽過高,吃多了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骨質流失。黃淑惠表示,「既然在家自己煮就不要再買火鍋料了」,可改以冷凍豆腐、嫩豆皮等大豆製品,增添風味也可增加蛋白質吸收。
在家吃火鍋不但溫暖,還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材。但黃淑惠提醒,還是要謹慎保存並慎選食材,且火鍋湯底普林含量都很高,有痛風、腎功能不家的患者應避免喝湯,才能吃暖又吃好。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阿嬤聽信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血脂反飆高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醫病天地/吃蛋白質增肌 營養師:重點在增加比例
日研究喝綠茶降腦中風、心梗死亡風險 記得選擇無糖!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吃元宵、湯圓應景,卻難消化又高熱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湯圓3技巧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是希望還是炒作?人造肉能實現更美好的世界嗎?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減重雞胸肉吃到膩?專家:4類食物這樣吃健康又好瘦!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擔心吃鳳梨會刮舌?了解科學原理讓你放心大口吃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1瓶抵12瓶」理科太太賣維他命功能誇大? 食藥署要查
理科太太太空人維他命募資1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暴利」故事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喝紅豆湯可以補血嗎?中醫師警告「3種人」別吃太多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有豆字卻非真正豆類 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我這樣拉筋的感覺是對的嗎?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暖身伸展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走過自殘、重度憂鬱 甜美版大S:只要願意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