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青辣椒辣不辣,由外表「1特點」判斷!一表看紅青辣椒辣度排行 營養師說明誰比較營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加強食物口感!大廚告訴你5個該幫食物加點鮮味時機

研究顯示,當湯裡加了鮮味時,低鹽的湯喝起來會比未加鮮味時更好喝。
研究顯示,當湯裡加了鮮味時,低鹽的湯喝起來會比未加鮮味時更好喝。
圖/ingimage

【文、圖/選自臉譜《調味學》,作者貝琪.瑟林加特】

鮮味的起源

2009年,有一份科學綜論確認了人類具有麩胺酸的專門受器,因此,鮮味應被視為第五種正式的基本味,也加入了鹹、甜、苦、酸的行列。聽到這個消息日本人當下反應大概是「嗨,很高興各位終於想通了—整個日式料理王國就是以鮮味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呢」。來認識一下鮮味的真正發現者池田菊苗博士,或者不妨也跟我一起稱他為:美味博士。1908年,池田菊苗認定,昆布(還有昆布煮的湯)的味道之所以與其他幾種基本味不同,關鍵就是麩胺酸,他稱之為鮮味。然後,味之素公司便開始生產MSG(monosodium glutamate,麩胺酸納)。到了50年代,另一位科學家國中明博士發現,麩胺酸含量高的食物會和鳥苷單磷酸(GMP)與肉苷單磷酸(IMP)含量高的食物產生協同作用。

鮮味與食材的協同作用

現在我們來跟前人的視角對焦一下,一同看看最初啟發了鮮味研究的食材—「出汁」(dashi),也就是日本料理核心的日式高湯。它是用富含麩胺酸的昆布,加上富含IMP的柴魚(乾燥的煙燻鰹魚)片所製成。這是一種很容易製作的高湯,能讓加了它的一切變得更美味、濃郁、飽滿。來自這對協同作用搭檔的濃烈鮮味,是我們可善加利用的強大烹飪工具。素食者可以用富含GMP的乾香菇代替柴魚,製作出就算不完全一樣、但也非常相似的高湯。類似的協同作用組合還包括:

● 湯裡的捲心菜和雞肉

● 帕馬森乳酪和番茄醬汁與蘑菇

● 凱撒沙拉裡的鯷魚和帕馬森乳酪

● 乳酪漢堡裡的乳酪和肉

番茄,而且單只有番茄,就已經是鮮味界的資優生。藏在包裹種子那膠凍狀果肉中的,既有胺基酸也有核苷酸,我們能知道這項知識, 都要感謝赫斯頓. 布魯門索(Heston Blumenthal)—位於倫敦近郊著名的肥鴨餐廳的主廚暨經營者。他注意到膠凍狀果肉有濃郁的鮮味,於是跟科學家合作證明了這件事。研究發現,膠凍狀部分的鮮味是果肉的四倍,口味評比小組也認為從膠狀部分感受到的酸味和鹹味都比較重。自從知道這件事以後,我就再也不管廚藝學校教的那套「把番茄的膠狀部分和種子都挖掉不用」。

什麼時候該幫食物加點鮮味

1.你已經解決了鹹、酸、甜、苦和油脂的問題,但還希望菜餚再更帶勁些;換言之,若再加鹽就會讓菜變得太鹹,那就放膽交給不是醃或漬(因為會太鹹)的鮮味食材上場吧,例如番茄膏或香菇。

2.你覺得質地太單薄,想要加強食物的口感。

3.你在幫執行低鹽飲食的人做菜,鮮味也可以讓食物吃起來感覺上比較鹹,但整體加入的鈉其實比較少。再次提醒,請確認用的是不鹹的鮮味食材,如番茄和乾香菇。

4.想讓素食比較有肉感。可用蘑菇、陳年乳酪、番茄、醬油、味噌和/或海帶入菜,這樣就會萬事順利了。

5.你用的食材不如預期的那麼有味道,希望增加食物的可口度。

鮮味感覺挺神奇的,一旦大家搞清楚鮮味能為食物加入些什麼,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掌廚人會開始滋長的癮頭(第一個跡象:把魚露當古龍水來用)。研究顯示,當湯裡加了鮮味時,低鹽的湯喝起來會比未加鮮味時更好喝。有加鮮味的時候,品嘗者也會把低鹽的湯評為較接近他們理想中鹹度的料理 。除了可口性這項因素以外,鮮味甚至能讓你在吃東西的時候覺得比較滿足。研究顯示,富含鮮味的食物能激起飢餓感,但飽足感也會隨之增加,這表示在吃到有鮮味的食物時,會比較快覺得滿足和吃飽了。因此,鮮味可能有助食欲控制的說法就更可信了。這多少也算常識吧—如果吃得心滿意足,就不太可能很快又想吃別的東西。

幾種富含鮮味的關鍵食材

1.魚露:這種醬料可以(也應該!)用於各式料理中,絕不僅限於亞洲菜。在湯、醬汁和沙拉醬裡加個幾滴—如果你是我,那就隨時隨地、什麼菜都加一點吧。不要加太多,免得你做的菜吃起來有鯷魚味,但量要加得夠,才能創造出質地和深度。也可以使用半「原始狀態」的魚露,那就是鹹鯷魚。做義大利麵醬時可以先融一隻在橄欖油裡,這種魚的美妙風味絕對能驚艷四座。

2.帕瑪森乳酪:無論在何種菜餚中,都可以磨一些這種乳酪並撒上去。把乳酪皮加到湯、燉菜和豆類菜色裡,能讓食物更有層次。食物煮好後,把乳酪皮撈出來,轉身背對在場的其他人,用牙齒把經過熬煮、釋放出來的那層融化乳酪刮乾淨。

3.番茄膏:在一大盤烤蔬菜中加一匙番茄膏;在煮湯或做醬汁的時候和洋蔥一起炒;做肉泥跟沾醬時也可以用。

4.蘑菇:乾香菇是超方便的鮮味來源,你的食物櫃可以常備著。加進蔬菜清湯、濃湯、快炒菜色裡,都能讓美味升級。也可以打牛肝菌粉:用香料研磨器把乾的牛肝菌磨成非常細緻的粉末,可加進快炒的洋蔥,或是用來沾裹牛排。

5.味精:等等,什麼? 你震驚了嗎? 別急,繼續讀下去。

味精的祕密

味精—有人稱為MSG,或麩胺酸鈉,是一種食物添加劑與風味強化劑,利用細菌發酵製作而成,類似做優格或乳酪的方法。味精的名聲不太好,是因為有些人說他們在吃了味精之後有過敏反應,但就跟糖之類的精製食品添加物一樣,適量與否是個關鍵。事實上,味精就跟精製砂糖一樣不天然,也就是說,你不太可能走進森林裡時,不小心摔進一堆味精中;同理,你也不可能跌進所謂天然的糖堆中。當然這兩種東西都不是什麼健康食品,我自己是比較喜歡利用天然食材,從源頭取得鮮味,而不是訴諸添加物。但科學畢竟是一翻兩瞪眼的:自述吃了味精後會產生副作用的民眾,接受了有安慰劑對照組的雙盲測試,結果顯示味精其實沒有這種不良影響,適量攝取的話也無損人體健康。(再說清楚一點,我並非質疑有人真的會過敏,但科學並未把味精判為凶手。考慮到這份資料所表達的訊息,我們只能得出以下結論:或許是其他某些成分引起了副作用,而不是MSG本身。)無論如何,雖然我偶爾也會吃多力多滋,或是吃到其他加工食品裡的MSG—廠商會用一些狡猾的名稱如:自溶酵母、酵母抽出物,或者是任何「水解」字樣來標示。最理想還是從肉類、蘑菇和乳酪中取得天然的鮮味(另外我也喜歡用水果或蜂蜜一類的糖來做菜)。總之,如果想怨恨MSG就請自便,但至少也該一視同仁地怨恨你手中那塊酥皮點心、或早上那杯咖啡裡的糖才公平。

味精 昆布 香菇 番茄 加工食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