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不冰比較好?根莖類放冰箱會加速發芽
很多人習慣有東西就往冰箱塞,東西太多的結果,不但放到壞掉,甚至被遺忘。其實很多食物不需要冰,室溫下保存更適合,可以為冰箱節省很多空間。
有傷口或切過 就要進冰箱
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馬鈴薯、洋蔥、大蒜、胡蘿蔔等根莖類,放冰箱會促進發芽,只要用絲襪或網袋包好,放在室內陰涼處就好。資深醫藥記者暨家事達人吳霈蓁(豆豆媽)提醒,這些根莖類如果切過或有傷痕,比較容易孳生細菌,就要裝進盒子放冰箱。
袋裡放蘋果 抑制馬鈴薯發芽
譚敦慈說,沒有用完的馬鈴薯,可以在袋子裡放一顆蘋果,因為蘋果的乙烯會抑制馬鈴薯發芽。不過蘋果和後熟型水果,例如香蕉、奇異果,就不能放在一起,以免太快就過熟。
譚敦慈每天早上吃一根香蕉,為了不讓整串香蕉一起熟,她會把它們剪開成一根一根,平放在一個大盤子裡,放在通風的地方,讓乙烯散掉,這樣就能避免整串香蕉快速全熟而吃不完。
乾貨未開封 可以不必冰存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各式穀米、辣椒、薑、大蒜、乾香菇、豆子等乾貨,如果是真空包裝或未開封,都不用冰,只要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就可以了。
但如果曾經打開,又沒有很快會吃完,因為台灣氣候比較潮濕,建議還是要冰起來,以免生蟲或受潮發霉,導致變質或毒素產生。有些醬料未開封之前,因為經過真空殺菌,不需要冰,如果開封,還是不建議放常溫。
包裝別急著丟 看清保存標示
吳霈蓁提醒,每一種醬料或油品的保存方式都略有不同,記得要先看清楚標示和保存期限,才能把外包裝丟掉。如果購買的時候,店家就是放在冷藏,買回家就要繼續冰,以免退冰後產生水氣,影響到保存。
譚敦慈提醒,乾貨保存最常見的大問題,就是「看不到」。因為不常用,堆放在平常看不到的地方,也沒有定時整理。時間久了,就完全忘記那裡堆了什麼東西,更別說記得保存期限,還會以為家裡沒有這項食材,再買了更多,造成囤積和浪費的惡性循環。
因此譚敦慈建議,這些不須冷藏的食材和乾貨,一定要放在人眼看得到的地方,每一種最好都是少量,才能一目瞭然,即時取用,避免浪費。
如何去除冰箱異味?
吳霈蓁提醒,食物如果能包好、密封,冰箱比較不會有異味,特別是一些氣味較重的食物,例如醃漬泡菜,她都會用多層袋子包住,以免影響其他食物的味道。
小碟子放柑橘皮:吳霈蓁會用小碟子裝柑橘皮,或是把用小孩不用的舊襪子裝乾燥的咖啡渣,再放在碟子上,這樣放個兩碟,就有除臭的效果。不過通常三天就要更換。
微波過的咖啡渣:李婉萍說,咖啡渣可以用微波加熱的方式讓它變乾,再放進冰箱,乾燥過的咖啡渣釋放的香氣較強。
切片檸檬去汁:如果平常不喝咖啡,也可以切一片檸檬,把汁擠掉,放在冰箱的角落,也會自然散發香氣。
李婉萍說,很多人沒有定期清冰箱的習慣,都等到飄散怪味才想到要整理,其實有味道通常表示食物已經變質了,建議至少一個禮拜要整理一次。
清理冰箱的技巧?
冰箱裡還有食物時怎麼清冰箱?吳霈蓁說,通常都是一格、一格清,分很多天慢慢處理,這樣工程不會太浩大,達成率也比較高。她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冰箱一格的東西拿出來,用一湯匙小蘇打粉溶解於500cc的溫水,仔細擦完,再用清水擦一次,即可同時去汙除垢和異味。
剩菜何時進冰箱?
吳霈蓁表示,如果沒用公筷母匙,一定會有比較多細菌,就算進冰箱也最好隔天就吃完。關於剩菜進冰箱的時間,李婉萍建議夏天的剩菜應越快放冰箱越好,冬天也要在兩小時內冷藏。不同類型的剩菜,李婉萍提供以下建議:
海鮮類:建議一餐吃完,盡量不要再冰。
紅肉類熟食:可以冷凍,但之後再熱會影響風味。
大鍋食物:剩菜反覆加熱會提高孳生細菌的風險,所以如果剩菜量大,像是大鍋滷肉,可以分裝後再冰,一次加熱一包並且吃完。
湯品:如果是剩湯,蓋著鍋蓋煮滾,熄火後不打開鍋蓋,等於經過殺菌,可以用電風扇吹涼然後放冰箱。但如果打開鍋蓋放涼,就等於暴露於空氣中的細菌,放涼到五十幾度,反而是細菌最容易大量孳生的溫度,千萬不宜久放於常溫。
適合室溫保存
根莖類
未切的馬鈴薯、胡蘿蔔等根莖類,放冰箱會促進發芽,用絲襪或網袋包好,放在室內陰涼處。
各式穀米
如果是真空包裝或未開封,不用冰,只要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
乾貨
乾香菇等乾貨,如果是真空包裝或未開封,只要儲存在乾燥陰涼處。這類乾貨建議少量購買。
辛香料
辣椒、薑、大蒜等辛香最好買一周能用完的分量,放置陰涼處,或以網袋壁掛保持通風良好。
香蕉保存小撇步
把整串香蕉剪開成一根一根,平放在大盤子裡,放在通風的地方,讓乙烯散掉,這樣就能避免整串香蕉快速全熟而吃不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是希望還是炒作?人造肉能實現更美好的世界嗎?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食物掉地上3秒內撿起來仍可吃嗎?科學家幫你解惑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魚眼清澈不代表一定新鮮?海鮮專家教3步驟挑鮮魚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
萬惡消夜會造成肥胖!餓得受不了,深夜點心如何聰明吃?
隔夜菜會流失營養嗎?營養師破解各種隔夜菜疑問
蘋果見「暗黃紋路」能吃嗎?專家:當然可以,還是賣點
為何煮麵容易出現「撲鍋」現象?簡單一招可避免
舌頭上真有味覺地圖嗎?不愛吃苦與舌頭構造有關
情人節送巧克力傳情?小心吃進一堆負擔影響健康
全麥麵包和白麵包哪種健康?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
她吃木耳竟噁心、嘔吐中毒了!3招安全食用木耳
一片熱量就150大卡! TOP3高油、高糖、高鈉零食...你愛吃的上榜了嗎?
怎麼汆燙綠色蔬菜不變黃?大廚教你蔬菜烹煮技巧
過年常見零嘴熱量驚人 吃4顆要慢跑40分鐘消耗掉
在體內停留時間超乎想像!專家曝咖啡因過量下場
過年怕吃肥 三餐定時又定量
過年防疫在家吃鍋 專家教你怎麼選才安心
年菜吃不完,當隔夜菜吃會致癌?營養師:一食材不要久放
除夕圍爐吃鍋 營養師傳授健康3祕訣
猜你喜歡
保溫杯可以裝咖啡嗎? 醫:4點事項須注意!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省電燈泡用久會汞中毒?毒物專家揭真相...「1動作」超危險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省到一條內褲穿20年的侯昌明,年過半百突想通,花百萬全家暢遊義大利!中年樂活靠4個小秘訣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魚眼清澈不代表一定新鮮?海鮮專家教3步驟挑鮮魚
影/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高醫營養部揭3大NG行為
為何煮麵容易出現「撲鍋」現象?簡單一招可避免
24節氣「雨水」潮濕,皮膚過敏者當心!多吃這些深綠色蔬菜養肝
食物掉地上3秒內撿起來仍可吃嗎?科學家幫你解惑
用「最強呼吸法」啟動身體免疫力!日醫學博士教你5分鐘「呼吸肌伸展操」,靠體內「天選肌肉」提升肺功能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隔夜菜會流失營養嗎?營養師破解各種隔夜菜疑問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在體內停留時間超乎想像!專家曝咖啡因過量下場
退化和老化大不同!專家提醒:逆轉退化該這樣做
日本同步配方 全新合利他命「金」強效錠 有效改善末梢發麻
每晚抬腿抬心酸?6個腹肌鍛鍊動作你可能一直做錯
大年初四迎財神!觸犯「禁忌」小心窮整年 訣竅一次看
萬惡消夜會造成肥胖!餓得受不了,深夜點心如何聰明吃?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4習慣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中醫教你避免病從口入